欢迎阅读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 南京财经大学

第175期(总第336期) 2013年6月1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爱粮节粮大讲堂及文艺演出在我校举行爱粮节粮大讲堂及文艺演出在我校举行我校召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申报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我校召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申报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我校对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的演职人员进行表彰我校对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的演职人员进行表彰国家粮食局人事司司长徐京华等领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国家粮食局人事司司长徐京华等领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南京师范大学“锦音妙韵”走进我校专场演出精彩上演南京师范大学“锦音妙韵”走进我校专场演出精彩上演(上接第一版)(上接第一版)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国家粮食局人事司司长徐京华等领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讯 5月25日至26日,第三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爱粮节粮大讲堂及文艺演出在我校举行。活动期间,国家粮食局人事司司长徐京华、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司长何毅、江苏省粮食局副局长张生彬等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徐司长,您好!第三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我校举办,您认为本次大赛对我校粮食学科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徐京华:南京财经大学原来是一所粮食院校,现在虽然更名了,但粮食学科依然是学校的特色之一。本次大赛为全国粮食行业、南财大等院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高度和前进的动力。
  记者:2012年,我校“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人才培养项目”获批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这是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请您就此对我校提出几点期望。
  徐京华:“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人才培养项目”的审批就是为了发展粮食经济。在经济学中,粮食经济是一个比较特殊又比较新的概念,是要研究在有限的生态和土地情况下,如何把粮食利用得更加科学、健康,这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非常重要。
  记者:您认为除了从技能手段外,还应从哪些方面“节粮”?
  徐京华:我认为应从观念上加强“节粮”意识,此外,我们还要使有限的土地实现耕植最大化,同时通过计划和节约来保证国家粮食的供给。
  记者:您认为高校方面应如何积极响应“节粮”的号召?
  徐京华:我想在校生能做到的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爱惜粮食,珍惜粮食”的意识和习惯。我们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积少成多,其效果肯定是明显的。
  记者:何司长,您好!2011年底,我校承建了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您对实验室的运行和发展方向有何建议?
  何毅:南财大的工程实验室是国家成立的五个工程实验室之一,南财大在粮食储藏方面涉及到了稻谷的储藏,希望学校能利用科研优势以及新建的科研设施,进一步加大对稻谷的研究力度,确保粮食安全。
  记者:目前,我国在“节粮减损”方面与以往相比取得了哪些进展?
  何毅:一是“四合一”的技术大大降低了大规模粮食储存上的损失;二是在农户科学储粮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科学工具,使农户的储藏损失明显下降。目前我国在“节粮减损”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餐饮浪费和粮食过度加工等问题,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记者:您对本次大赛有何评价?
  何毅:本次大赛的很多技能特别是粮食保管员和检测员的比赛内容是与时俱进的,很多内容体现了新的技术水平,如检测员比赛中所使用的新的设备,理论考试也增加了很多信息化的内容。
  记者:张副局长,您好!请问您对我校印象如何?
  张生彬:南财大是把传统学科与现代文明相交融的一所高校,它把老字号的粮食类传统学科与科技和现代管理相融合,并对校园文化进行交叉建设,我对这一点印象比较深刻。
  记者:您认为本次大赛有何重要意义?
  张生彬:大赛的主题是“节粮减损从技能开始”,它对我们提高保管粮食、加工粮食、检测粮食的技能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我们对粮食的损耗降到最低程度。这样就相当于增加了一种无形的量体,也是节约资源的一种形式,所以我认为本次大赛意义重大。
  记者:您认为本次大赛对我校粮食专业学生的培养有何重要意义?
  张生彬:南财大一直坚持把粮食学科作为一个重点学科进行建设。所以,南财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粮食行业的各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相信通过这次大赛能让更多的粮食类学科的学生更加热爱粮食学科,学习粮食方面的专业知识,促进粮食的竞技、粮食的流通、粮食的现代化,推进粮食产业的发展。
  记者 戴文悦 王娇 张天天 杜罗娜
供稿: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