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考研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对手只有自己,而真正笑到最后的是那些“冒着炮火”依然能心平气和、拼搏向前的人……今年四月,我校新闻学院0902班潘雨晨同学以402分的成绩考取南京大学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她是如何确立梦想?又是如何一步步去实现的?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翻开她奋斗的书卷,共同分享她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吧。
兴趣为师,开启寻梦之旅
考研对于潘雨晨来说,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当年考入南财,虽说误打误撞学了新闻专业,但在日后的学习实践中,她越发对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新闻人。从大一时起,潘雨晨就开始时刻为梦想准备着,她依循自己的兴趣先后加入了校报记者团和长江记者团,由此开启自己的寻梦之旅。大一到大三期间,她游刃有余地转换着学生记者、杂志编辑、校报记者团秘书长、长江记者团副团长等角色,新闻业务和新闻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凭借其出色的文笔和独特的新闻视角,她的新闻作品曾多次被数十家校外媒体刊登转载,也曾多次获得省级以上校报好新闻奖,而每一次的付出与收获都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新闻理想。
考虑到就业和未来的发展,潘雨晨选择了憧憬已久的南京大学为考研目标。至于最终敲定出版专业,她说,主要是因为自己对编辑这个角色情有独钟。大三时,作为新闻学院《新闻之声》的编辑,从征稿、改稿到版面设计、出版印刷等一系列工作,潘雨晨都全程参与。在杂志的排版、校对期间,她与两个负责人在实验室从上午一直忙到凌晨一点多。为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她带领团队将版面一页页地画出来,一遍遍地修改字号、字体、版面设计等。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杂志终于出版,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此时,潘雨晨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踏实了。正是由于这一次与新闻出版的接触,使得她对出版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将此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厚积薄发,信心助梦远航
对于考研复习,大多数同学选择“长跑战术”,而潘雨晨却直到大三暑假才开始真正进入考研复习。她认为,“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复习期间,潘雨晨从不强迫自己早起,因为她发现自己早起的后果是看书打瞌睡,反而影响了复习进度。于是,她每天早晨八点准时进教室,晚上多学一小时直到考研教室关门才回宿舍。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复习效率。为了克服自己玩手机的毛病,潘雨晨采取“柔和”战术,即潜意识里不断暗示自己要集中精力,“我必须把这个任务完成!”“背完这10页就奖励自己玩5分钟”。在不断的自我暗示中,她渐渐摆脱了对手机的依赖,复习效率大有长进。
“考研复习就像盖房子,只有认真地打好地基,才能一层一层的积累,最后成为万人敬仰的摩天大楼。”不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的复习,潘雨晨认为扎实的基础才是王道。
英语的基础是单词量。“我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我很重视对单词的复习。在真正投入复习前的3个月,我就开始每天给自己设定一定的单词量,比如30页单词,一个月一个轮回,这样在正式复习之前可以把单词过三遍。第一遍以熟悉单词为主,第二遍和第三遍则以默记和背诵为主。”为了使背单词的过程不那么枯燥,她为自己准备了漂亮精致的卡纸用来专门抄单词,“这样就有种想去背的欲望”。她认为单词的记忆是循序渐进的,应该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在正式复习之后,潘雨晨坚持利用每天的午饭和晚饭后的半个小时背单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时间点,只要能发现这个时间点并充分利用它,都可以很好地提高背诵效率。”
对于专业课,潘雨晨主要从语言基础、写作能力、专业书目背诵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复习。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是出版专业对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可身为南京人的她不仅N、L和前后鼻音不分,还曾被语文老师封为“错别字大王”。为了弥补这一弱势,她先后看完了《错别字大字典》、《成语大字典》等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标记出来,在纸上写上十遍二十遍。有不懂的成语,就到网上查,直至了解其意思和典故,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对于修改病句这一必考题型,她采取题海战术,到网上搜罗了2000多道练习题,前前后后做了三遍。第一遍了解病句类型,知道哪里错、怎么改。第二遍只做错题,加深印象。第三遍整体把握,夯实基础。幸运的是,在正式的专业考试中,潘雨晨惊奇地发现很多题目都似曾相识,不仅缓解了紧张的心情,而且信心大增。
谈到专业书目的复习,往届学姐给她的建议是“背!一字不落地背!”她说这是最枯燥也是最痛苦的环节。在暑假期间,潘雨晨就开始了专业书目的复习,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熟悉基本知识点,查阅相应的专业名词,对科目有了整体框架的把握,为以后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了9月份,潘雨晨开始了第一轮的正式背诵,从一级题目开始背起,到二级题目、三级题目、段落文字……11月份后接着开始第二轮背诵,由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潘雨晨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真的将两本厚厚的专业书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在考研冲刺阶段,潘雨晨将政治的复习穿插进来,加快了复习进度。“那一个月是我整个复习阶段最痛苦的时间,每天背的口干舌燥、头晕眼花,但只要一想到离考试还有一个月,还是会由内而外地发出一股冲劲,支撑着自己。”她觉得自己能坚持下来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出版专业的热爱,唯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支撑自己完成枯燥的专业课复习这一工程。正是出于这份热爱,她才能够始终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将图书馆中有关编辑出版的上百本藏书翻看大半。发自内心的坚持,加上不懈地勤学苦练,最终潘雨晨取得了283分(总分300分)专业课最高的成绩。
淡定从容,梦想终得圆满
生活中的潘雨晨,是个十足的性情中人。她曾经因为读了三毛的书而掀起对旅行的向往,于是独自一人背着相机在苏州游走了三天;也曾因为不满意自己拍的照片而大量阅读摄影图集,钻研电脑修图技术。作为一名地道的南京人,潘雨晨最喜欢穿梭于老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游走于南京郊区的田乡纵道,她说:“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时有点急功近利的心得到最大的放松,多一点点沉淀,让双脚感受大地的温度。”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颗淡定从容的心,她才得以面对考研亦或是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潘雨晨在考研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考前十天,测真题时她发现自己答题要点写不全,“当时心里很急,但我很快控制住了不安的情绪,找到了问题所在”,经过及时的战略调整,她得以重拾信心。考试当天,潘雨晨恰逢身体不适,当时几乎是被同学扶着进考场的。她不断地鼓励自己,咬牙坚持,才没有影响到正常发挥。专业课笔试的时候,她发现考试的题型发生了变化,往年的选择题居然变成了名词解释。“当时惊讶得差点叫出来,心也开始慌了。”不过,潘雨晨很快就镇静下来,不断告诉自己,“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不知道的别人也不一定知道。”就这样,她凭借自己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心态,取得了专业课最高分的好成绩。
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潘雨晨由衷地感慨,“我很庆幸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父亲为了不给她增添压力,鼓励她“尽力就好”,坦然以对,甚至教她“十指揉眉间”的解压方式,使她在大考面前能够镇定自若。“想起爸爸的话,感觉很受用”,潘雨晨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也很感谢舍友,默默地整理好宿舍卫生,为她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感谢不离不弃的朋友,在她心情烦躁时,可以忍受她无厘头的小脾气;感谢热心的学姐,在她学习遇到瓶颈时,及时提出建议,许许多多的祝福,给了她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大学四年中,潘雨晨辛勤耕耘着、书写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自传”。如今,她即将开始一段崭新的征程,让我们共同祝福她在前进的道路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诗篇! 记者 张天天 王娇 张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