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新引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消费能级,提供了新的指引。近年来,南京坚持文化引领,注重旅游与相关行业资源整合,不断创新旅游产品、业态、模式和服务,提升旅客消费体验,激发消费潜力,旅游业取得快速发展。
开创旅游消费新场景
针对旅游业融合发展,国家文旅部提出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在贯彻落实中,南京坚持以文塑旅,统筹协调资源和相关政策,以全域全要素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旅游消费打开了全新的空间。
破局解题,打开农业旅游新天地。南京城乡旅游“冷热不均”不平衡问题一直较为突出。近年来,南京根据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推进郊区旅游业,破解郊区旅游困局。溧水区发挥康养、民宿特色,深化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高淳区充分利用国际慢城、高淳老街等资源优势,建设高淳国际慢城旅游度假目的地;六合区放大农民画、雨花石、茉莉花等品牌效应,加快建设金牛湖、竹镇、龙袍等区域旅游集聚区;浦口区做大微度假品牌,高水平建设环老山旅游休闲度假区。同时,南京将乡土文化、民俗非遗融入乡村旅游,不少偏僻乡村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统计显示,2023年,南京休闲农业累计接待3817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超36%;休闲农业实现综合收入约150亿元,比2019年增长超76%,均再创新高。南京郊区旅游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补强短板,拓展夜间经济新局面。针对夜间经济不活跃、夜间商业消费乏力的短板弱项,南京围绕“夜食、夜演、夜购、夜读、夜娱、夜宿、夜健”七类业态,积极培育夜间经济。推出夫子庙、长江路、熙南里等1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和多个24小时活力街区,以丰富的商业供给撑起夜间消费新空间。依托“世界文学之都”,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典故、非遗产品、中华老字号等资源,推出文商旅体融合消费项目,以多元消费新场景解锁夜间生活新方式。打造“南京消费发布”新媒体矩阵,设置“夜之金陵”专栏,发布南京夜间消费攻略。增加户外玄武湖、燕子矶滨江风光带等以及南京保利大剧院、江苏大剧院、甘熙故居(甘宅雅韵)等室内晚间演出频次,开放夜晚德基美术馆、金鹰美术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梵高星空艺术馆等展馆,开放凤凰云书坊24h书店、G·SPACE(金鹰新街口店)、锦创书城、万象书坊等文化书屋。不断创新夜间消费模式、拓展新业态,打开了夜间经济新局面。据省文旅厅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南京接待入境过夜旅行者23.2万人次,同比增长83.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8亿美元,同比增长45.8%,人均消费达到1600美元。
构建旅游消费新模式
近年来,南京积极适应旅游消费小众化、个性化、沉浸式新特点,顺势而为,积极营造旅游消费环境,全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打通旅游消费全链条。旅游消费结构的立体化关键在于实现“游、购、娱、吃、住、行”全链条激活。为此,南京打造文旅消费智能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促进消费补贴方式,精准界定财政资金补贴行业,有效带动二次消费,以消费促进产业发展。智能平台通过“文化+旅游+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垂直传播消费模式为基础,推动空间拓展、增加产品供给,破解文旅消费供需结构失衡、产业链梗阻的问题。根据实际运行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平台,将消费模式复制到各个文旅消费场景。通过增加新模块,将博物馆、展厅、商场、民宿、体育赛事、休闲农庄等融合进文旅消费场景,彻底打通产业链、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
数字化赋能消费模式转变。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科技赋能旅游业,让史书上的故事“走下来”,让“沉睡”的文物“醒过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潮起来”。通过智能导游、虚拟现实展览等方式,将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科技场景中,为游客打造更具互动性和沉浸感的旅游体验。加快推动各类消费新场景应用升级,加快云逛街、云购物的普及,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体验中心。推进“书香南京”建设,社区“育才图书室”引入5G新阅读,通过5G加持,让书中故事的场景呈现在眼前,受众轻触屏幕与书中人物互动,提升了文化消费新体验。
延伸文旅产业链
在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南京相关行业不仅得到了“流量”,还得到了“留量”,产业链得到延伸。
“休闲农业+”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农旅融合带动农业与第三产业良性互动,创新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延长了产业链。探索建设都市农园,不断拓宽休闲旅游农业功能,2023年全市都市农园建设单位达16家,已招募会员1324组,亩均效益最高达到18万元。围绕文化体验、生态涵养、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创教育、创业就业等功能,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形成“休闲农业+教育”“休闲农业+康养”“休闲农业+体育”等一批“休闲农业+”模式。全市累计培育耕读教育实践基地59家、乡村康养基地24家、乡村特色体育基地20家。
“体育+”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设计“跟着赛事去旅行”攻略,通过赛事拉动人气,实现运动联动消费,让体育“流量”变为文旅“增量”、消费“增量”。每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高达三千多项次。群众赛事设计充满“烟火气”,专业精品赛事安排“热力值”拉满,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为城市经济注入强劲活力。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南京体育旅游电子地图也已上线。“旅游观光+户外运动+赛事体验”的新消费方式,吸引众多体育爱好者来到南京、了解南京、爱上南京。运动经济活力迸发,体育赋能城市生长。
塑造城市新形象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美誉度。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内涵,塑造了城市新形象。
“博物馆之城”初具雏形。南京拥有大量的历史古迹、红色革命遗迹、现代工业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南京以“博物馆之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目前南京有登记备案博物馆65座,其中国有博物馆44座、非国有博物馆21座,涵盖综合地志、考古遗址、历史文化、艺术和自然科技等多个类别,登记备案博物馆数量和国家级博物馆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不少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
海内外“圈粉”加速。2023年,南京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2亿人次,晋升“网红城市”。2024年上半年,南京接待游客1.03亿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1347亿元,同比增长23%。爆红国内的同时,南京在全球加速“圈粉”,携程《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暑期南京相关的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97%。2023年,省文旅厅发布的五一、中秋、国庆假期江苏旅游游客满意度调查中,南京是全省唯一每次都达到“满意度高”水平的城市。近日,省文旅厅发布了2024上半年全省旅游游客满意度调查,南京以85.20分名列综合指数全省第一。 (本文原载于《群众》期刊2024年第18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