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 南京财经大学

第354期(总第515期) 2024年6月1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利用“数字人”推动文旅更深融合利用“数字人”推动文旅更深融合利用“数字人”推动文旅更深融合持续降低物流成本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持续降低物流成本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持续降低物流成本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提升基层治理温度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提升基层治理温度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提升基层治理温度(上接第三版)(上接第三版)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持续降低物流成本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作者:单宗玥 郭丰荣

  据媒体报道,苏州近期提出以“打造物流成本最低城市”为核心,健全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争取用3年时间,使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目前的13.13%降至11.5%以下。济南等地也明确将积极推动运输结构调整,通过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物流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市场繁荣,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力量,是国民经济运转的重要动脉系统。推动现代物流的优化和高效运作,有助于减少货物滞留、配送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运输的速度和准确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畅通无阻的一体化物流体系,还有利于提升流通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经过持续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沿边沿海物流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已建成125个国家物流枢纽,66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7.5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400多个县建成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近20万个村庄拥有了快递网点。庞大的现代物流体系,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为14.4%,较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这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效率不断提升。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为此,应全力打破物流阻碍,优化运输结构,构建全国一体化物流网络,加快流通循环,提高东西部物流运输效率,进一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持续优化环境,有效降低制度性成本。以一体化思维制定顶层设计方案,全力推动建设畅通全国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有效降低物流税费成本,落实物流领域税费优惠政策,降低公路通行成本,减少铁路航空货运收费,规范海运口岸收费,同时加强物流领域收费行为监管。不断健全统一的信息交通网,加快实现各地物流信息共享,以信息流通引导运输流通,促进商品和要素的高效流通。建立地方政府与物流企业、行业组织、互联网平台、物流从业者的协同合作机制,实现有效沟通和调节,加强能源、粮食、药物等重要民生物资的运输管理及保障。
  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推动物流行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物流网络,提升物流节点的运营效率,推动多式联运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效的运输服务。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提高物流运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加强供应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推动供需精准匹配,缩短响应时间,提升物流服务定制化水平,实现物流行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降低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成本支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
  加强东西部地区物流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东西部地区各自拥有显著的地方产业优势,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物流通道的运输能力和效率,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有助于实现商品和要素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优化东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布局,加强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和配合,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以国际物流枢纽为“骨架”,在东西部地区布局物流运输网络,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园区,集中布局仓储、配送、信息等物流设施,提高物流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大背景下,推动东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国际物流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优化物流与进出口企业的链接,将为边境贸易、国际贸易提质升级注入更多动能。   (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2024年5月13日第2版)
供稿: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