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是编竹篾的好手。乡里邻居都爱用他编的竹篾制品。
天刚蒙蒙亮时,外公就去竹林里选竹、研竹,这已然成为了他的习惯,无论风雨,无论冬夏。
大家闲谈时,总会劝他歇歇,別这么卖力,他总是草草地回句:“我习惯了。”
幼年的我生性顽劣,是个不安分的家伙。记得有一次,天微亮,外公抄起柴刀径直出门而去。听到窸窣声的我,眯起眼看到外公,便也跟了出去。外公耐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只好带着我朝竹林走去。
到了竹林,外公便让我在石头上坐下,他自己则握着柴刀,在竹林里巡视。他时而检查竹根,时而敲打竹身,仿佛竹子是他多年未见的老友,彼此之间有说不完的话。但那时的我却不以为意,对竹子没有半点好感,认为它既没有花草美艳的姿态和袭人的香气,又不如大树遮荫挡阳。
隆冬腊日,天气冷得让人直打寒颤。这样的天气,没有什么要紧事,人们是不愿出去的。外公又早早动身去了竹林,良久,发现外公满载而归,脸被冻得发紫,却露出孩提般纯真的笑容。我不禁疑惑了:外公为何天暖和的时候不砍,偏偏要等到天冷去受罪?
询问外公后才知道,原来竹子的好坏也和季节有关:春秋两季,温度适宜,适合竹虫生长,但竹子大都深受虫害;夏季潮湿,竹子便沾染湿气,不适宜编竹篾。所以,只有冬日的竹子最为适宜。
多年后,一次回乡,那时听说外公去了竹林,我便去寻他。我仔细看着眼前这位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只见他蹲坐在一棵竹子边,摩挲它的骨节,辨析它的纹路。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对技艺的专注与执着,令我敬佩。
我停步于此,并没有上前打扰他。晨曦中,我望着他,他看着竹,那一刻,我似乎理解了他。敲打良久,他才砍下那棵最为满意的竹子,眼中是掩不住的笑意。
外公为了手艺,每早去竹林选竹、研竹,并因此养成一种习惯,使他能够读懂竹子,做成人人称赞的竹制品。我想,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吧。习惯研究竹子,习惯与竹对话,从而习惯专注,习惯匠心制作……种种习惯汇聚到一起,终于成就了外公手中的传统工艺。
外公的习惯影响着我,让我明白了:宁静致远,习惯可以成为一种力量。以习惯为桨,棹人生之舟,必将到达理想的彼岸。 智会2101 刘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