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相传
曾几何时,鲁迅先生用文字呐喊出对“炬火”的期待与渴望,寻找着照亮时代的“心”火。而如今,当张桂梅用一生之“火”点亮千万乡村女孩的梦想,当她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追崇,我们发现先生渴望的炬火已然高举,且此“火”已然播撒于人人心中,代代传承。
有人说成为炬火是为了被看到,是为了名与利;但也有人说,成为炬火是为了去照亮,去点燃每一盏熄灭的灯。诚如后者所言,成为炬火,不仅仅是简单地付出,而是久久为功、一生的奉献与责任,是用自身绽放的光芒照亮他人点滴生活。朱光潜先生曾言:“审美是无功利的。”同样,一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热爱与付出也是无功利的,驱动他前行的是源自个人心底的真心、无畏与同情,是个人对时代的责任与响应。回望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与名,一生归零中尽显光华;又见敦煌李云鹤的朴素热切,深漠之中守护千年古物;再看当年扎根茫茫荒原的塞罕坝青年,从一棵松到万亩林海,坚守半个世纪。“心”火在他们无功利的奉献与坚守中相传、燃烧,汇聚成燎原之势。
人们赞美炬火不仅是因为被炬火照亮,更是因为每个人心底那深藏的“心”火被唤醒。人们终于看到,时代中明亮的炬火,并非生而耀眼。真正引领人们前行的,是在平凡生活中直面人生波折苦乐、经受社会潮汐冲击而依旧坚守本真的普通人。他们的光芒与火焰在挺身而出的担当中、在坚定的信念中、在鲜血与热泪中愈发真切动人。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做到‘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炬火,但也应让自己学会去发光去闪耀,一如夏夜的繁星与萤火,纵使光焰微茫,亦可点亮前方;而非“青年染暮气”,终日“躺平”“佛系”,使之成为自己懒惰的借口,失却心中最后的火焰。
愿人人心中有光,“心”火相传。 经统2201 黄佳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