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的平衡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党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指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追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解决人的平衡发展问题,既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系统重构的关键。
一、新时代人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表现
1.人本身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在当前发展阶段,社会分工造成了人们在能力、社会关系、需求、个性等方面发展的巨大差异。在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中,随着人的生存方式的改变,这些差异则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在不同个体中引发人们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
2.人与自然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是以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开始,又是以自然报复人类之后迫不得已重建新的平衡结束。但是,这种新的平衡,不仅“常常是把最初的结果又取消了”,也突破了自然环境容量的界限,降低了其原本可承受能力。
3.人与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当下,个人对于物质利益的追寻甚至敢于背离人性的善、理性与德性,并以信息技术的发达将“自我以及自我实现演变为个人欲念的追寻和实现”,这不仅是对社会利益的最终损害,也将个人福祉给最终取消了。同时,我们也看到利益冲突早已超越经济领域蔓延到社会其他领域,不仅干扰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知、降低美好生活的衡量度,也会削弱人们对集体的认同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新时代人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归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乏平衡的引领
从教育本身来看,作为指导整个系统运行、延续与演进的教育理念,很多时候容易与观念、思想混淆使用,概念不清,自然难以切中时代脉搏,将理论的力量化为现实实践的动力。因此,我们看到,在政治与文化的激烈震荡中,在社会问题不断凸显下,人们的思想认知、精神信仰逐渐发生变化,但由于教育资源分散化、教育内容单一化以及教育方式差异化,整个教育系统至今仍未实现统一、协调,乃至平衡,也就无法为人们营造平衡的环境、获取平衡的体验、进行平衡的实践。
2.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缺乏有效的协调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缺乏协调的建设首先是由理念缺乏平衡引领带来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理念是规律的表达与体现,机制是“带规律性的模式”,机制建设需要理念的指导,理念实现需要机制的保驾护航。缺乏平衡的引领,机制就很难组织起系统内各要素按平衡规律办事,沿着平衡方向发展,这就将带来第二个问题,无法有效联结起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并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制约了机制对系统内部矛盾的对立冲突和外部环境消极影响的协调和规范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缺乏整体统筹
自诞生之日起,思想政治教育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其政治功能的发挥往往大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这就使得教育动力在其本源产生上就出现了偏差。在动力传导过程中,教育“供给侧”和“需求侧”也往往表现出不协调。教育主导性主体无法满足主动性主体在思想、政治、道德层面的需要,从而使其不能及时分辨出错误思潮,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塑造。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不仅是对动力产生的补充,也是对动力效果评价和反馈的重要组成,但由于系统的封闭性,缺乏横向的社会各系统的合力,最终造成教育动力的接续不足。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具体构建路径
1.思想政治教育平衡理念的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之中开展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的建构自然也就在与人紧密相连的自然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等空间范围内展开。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平衡理念的具体建构可以从课堂教学空间和人的精神生活空间着手,探讨路径和方法。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空间中的平衡理念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对特定信息的传输,而是要在尊重个体差异、理解其“生活世界”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完成教育个体与课堂的互动,激发平衡意义的创生。第二,个体精神生活空间的平衡理念的建构。首先需要从思想层面确立正确的利益观,同时也需要在社会层面保障主体能够合法追求并占有自己利益的权益。其次,需要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空间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平衡。
2.思想政治教育平衡机制建构
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构建起平衡机制,也就是通过激励、协调等机制调节人们的利益矛盾、思想矛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第一,激励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在把控激励机制的时候,首先需要做好激励的导向工作,帮助和引导人们选择并坚持平衡思想,并将平衡思想外化为社会实践行为,同时也是在协调社会成员的各自相互差异的理念并加以整合。其次,还需要注意奖惩有度原则。第二,协调机制。从国家、社会层面来看,协调机制作用的发挥首先是在宏观层面把握利益分配的原则与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构建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从个体层面来看,就是要找准大多数群众的共同利益与少数群众具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更为重要的是畅通利益表达机制,从而消除社会成员冲突,增进理解。
3.思想政治教育平衡动力的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趋向有序,就必须具备开放性、差异性、非线性、耗散结构四个条件,这也为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构建平衡的动力系统提供了具体思路,即找寻平衡点、整合平衡力、确定平衡度、贯彻平衡律。第一,找寻平衡点。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的平衡点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首先,至少维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序结构或者不能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其次,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持续不断产生。第二,整合平衡力。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可以借由政治整合与文化整合两个方面入手。其中,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政治能力是构建有利于人的平衡发展环境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整合是实现人的平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第三,确定平衡度。在把握平衡度上,首先就是要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的强度适当,即不能使教育主体对教育内容产生完全的抵触心理,且最终能够实现教育的目标。其次,还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方向决定路径与效果。 (本文经过摘编,原文刊载于《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