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长江大桥到西藏墨脱公路: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无论是桥还是路,都可以拉近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串起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它们是人生阶段中跨越难关的象征,是人们不得不跨越的历练考验和转折点,是历史交汇的舞台。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之载,经受了无数考验与历练,修筑了一条带领中国人民通往未来的光明之路。南湖水面一红船,早已能够畅通无阻地驶向任何理想的地方。壹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自主设计和自行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有着“争气桥”之称。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国际友人时曾称赞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
大桥建设初期,正赶上国内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因此建桥资金紧张、物资供应困难,直到1964年才有所好转。此外,由于长江下游的南京段江宽水深,江底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汛期水急风大,使桥梁的设计、施工面临不小的困难,险情不断。面对困难和险情,大家没有退缩,都冲锋在前。数九寒天,东北风夹着雨带着),工人们光运石子就得费好大劲,手套冻成一团,一旦脱下来就很难再戴上,双手全都磨出了血泡。设计师自主研发建造振动打桩机,克服了4号5号墩沉井摇摆问题。据轮扭工李来茂回忆:“奋战5号墩真难忘呀!机器昼夜不停,我们一只胳膊夹一包水泥一路小跑,一手抓起了馒头往嘴里塞。”正是有了桥梁建设者们的团结奋斗,南京长江大桥顺利建成,真正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几年前,南京长江大桥全面检修。人们发现:全桥155万颗铆钉仅6000多颗需要更换,更换率不到千分之四,大桥主体结构仍然坚如磐石。事实证明,南京长江大桥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跨越百年的南京长江大桥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大桥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底。贰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位于西藏东南部的墨脱。这里周边)山环抱,过去这里因为没有公路而被称为“高原孤岛”。从前,西藏人都说:“墨脱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然而,在2013年,全长117公里、跨越6条断裂带的墨脱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墨脱作为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
嘎隆拉雪山一直是墨脱公路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承担嘎隆拉隧道建设任务的武警交通队一支队政委刘根水回忆说:“嘎隆拉隧道是死任务,就是死也要头朝着墨脱的方向。”正是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他们打通了嘎隆拉隧道,完成了建设墨脱公路的关键一环。
随着墨脱公路的开通,这里的村民可以便捷地外出打工,不少年轻人外出学习驾驶、施工等技能,并参与到当地的基础建设中。逐步完善的硬件设施也让墨脱县正式脱贫摘帽,真正发扬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叁无论是五十多年前的南京长江大桥,还是如今的墨脱公路,它们都是中国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壮举。它,跨越江河沟壑,飞津齐渡履波涛;它,雄踞危崖深谷,茫茫天堑变通途。
党的发展道路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救国大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就此开启,富国大业拉开帷幕。如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靠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建设了如今纵横交错的康庄大道。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在神州大地上先后落地,推动着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发展,也让我国发展“大动脉”越来越强健有力。大大小小的桥,长长短短的路,遍布在神州大地,嵌进中国人的梦里,烙印在中国人的心里。
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成就,充分体现了党的交通战略智慧和成功实践,在过去,在今天,在未来,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
我们站在百年后的今天回望,骄傲自豪;我们怀着殷切的期望面向未来,信心百倍。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铸就下一个百年的辉煌之路! 法学1902 徐欣然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