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 南京财经大学

第308期(总第469期) 2021年6月1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芳华岁月,赤诚红心芳华岁月,赤诚红心国士无双,千古常在国士无双,千古常在(上接第一版)(上接第一版)《芳华》《芳华》我爱你,南财我爱你,南财记忆中的夏记忆中的夏本报编辑部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国士无双,千古常在

  袁隆平曾经说过,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碧朗晴空下,一丛丛稻穗颗粒饱满,一株株秧苗拔地而起。定睛一看,还有一位穿着格子衬衫,戴着草帽的老人正在稻田里酣睡。老人神情安详,像是梦到了愉悦的事。
  袁隆平是一个心里装着老百姓的人。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目睹无数人因饥饿死去,于是下定决心学农,让全中国的人民都吃上饱饭,让全世界的人民都不再饿肚子。甚至在医院治疗的最后时刻,他还不忘叮嘱身旁的医护人员:“你们去吃饭吧,不要为了我不吃饭啊。”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有人说,袁老是特意等我们吃好了饭再走的。
  袁隆平是一个典型的奋斗者。他始终秉持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在袁老的一生中,他不断地去树立新目标,寻找新突破,并为此不懈奋斗着。1961年7月的一天,袁老在实验田里发现了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从此走上了培育杂交水稻的道路。他深知,仅仅依靠书本和电脑是种不出水稻的,所以每日都要到自己的试验田观察研究水稻样本,认真记录每一次的实验发现。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袁老用毕生的心血浇灌着这片试验田,一次又一次地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可是,他从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就。他说,我们要做到亩产2000公斤!今天,2000公斤的目标虽未实现,但它将是后辈人不断奋斗的目标,袁老的心愿和精神都将被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袁隆平是一个具有全球发展意识的人。在“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目标完成之后,他将目光投向了世界。袁老说:“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为了实现自己的第二个梦,他专注田畴,呕心沥血。事实证明,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解决了当地人的温饱问题,因此中国杂交水稻图案被印在了该国最大面额的货币上。世界上许多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终于能吃上饱饭。
  “禾下乘凉一梦去,海内丰谷万世存。”袁老在人间播下种子,将一生献给稻田,将财富留给人民,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科学家”。我想,袁老并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携着种子去了远方…… 金融2002 项彬彬
供稿: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