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看百年巨变
每次逛超市,食品陈列区都强烈地吸引着我。我沿着食品柜欣赏着琳琅满目的熟食、点心,什么扬州包子、嘉兴粽子、北京火烧、山东煎饼、阜宁大糕、新疆大馕、狗不理包子、陕西肉夹馍,还有麻团、糍粑,哪怕是最普通的馒头、花卷,都能令我产生极大的兴趣,并激起我对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一些思考。
听老人们说,旧社会三天两头闹饥荒,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以来,致力于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从未有过放松。经过努力,我国“吃饭难”的状况不断得到改善,但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未彻底摆脱困境。为了能够使更多人实现温饱,我国在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实行了票证制度,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但由于供应标准一时很难得到提高,有些人仍旧只能过着“七八分饱”的日子,不少人家还会因为孩子多而粮食不够吃,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这种情况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仍然存在。
记得1975年秋天,我们全家从新疆乌鲁木齐乘火车去山东烟台的姥姥家探亲。列车慢慢驶进郑州站时,站台传出了“火烧,火烧,不要粮票”的广播声。一些旅客听到叫卖声,迫不及待地奔向车门,车一停,便争先恐后奔向卖火烧的摊位。当时我扒在车窗观望,只见下面买火烧的人挤成一团,一个个高举着胳膊晃动着手中的钞票,大声喊叫着要买,甚至劲大的把劲小的都挤了出去。即使站台上的喇叭已经不停地传出“列车马上就要开车了”,但还有人在摊位前挤着买。火车慢慢驶离了站台,竟有人被火车撂下了,以致他的家人在窗口眼巴巴地看着亲人拿着火烧追赶火车。车外的人影越来越小,最终他们只能放弃追赶,站在原地绝望地哭喊起来。
这种情况虽然是个别的,却反映了当年我国社会面临的基本矛盾。正如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彻底解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吃饭问题,中国共产党推行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方针政策,努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民生状况不断好转。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很快得到了根本解决。今天,如我1975年亲眼所见的那种令人难忘的情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更可喜的是,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是我切身体会到的。
今年春节前,姑姑家的兄弟俩穿着整齐体面的衣服,开着私家车,带着自己家种的大米、糯米、红豆,用糯米加工的米酒、黑糯米加工的糍粑以及山芋加工的粉条,从金坛老家送给他们的舅舅、我的老父亲。我从兄弟俩黝黑红润的脸上,看出他们对时下美好生活的满足和通过辛勤劳动实现丰衣足食的骄傲。
清明期间,我们全家回到了金坛老家,通过登山祭扫、走亲访友,亲眼见证了美丽新农村的巨大变化。透过餐桌上丰盛的食物,我感受到不仅在城市,就是在农村,也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到“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的巨大转变。今天,人们一日三餐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饮食结构科学合理。这一切充分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
民以食为天。回想吃饭问题,正如我亲眼所见,人们从食不果腹、野菜充饥,到票证年代“吃啥也不够”,到九十年代“吃啥有啥”,再到现在野菜重回餐桌成为“香饽饽”。从饥肠辘辘,到味蕾挑剔,再到健康饮食,我国城乡居民在饮食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正是建党100年来国家不断进步的一个缩影。今天,中国正快步走向实现民富国强的道路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再一次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赶超世界最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奋斗进程中,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不断谱写出新的华章。 审计处 沈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