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 南京财经大学

第302期(总第463期) 2021年3月1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以美立德  以美树人以美立德  以美树人论思想政治教育平衡机制建设论思想政治教育平衡机制建设(上接一、四版中缝)(上接一、四版中缝)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论思想政治教育平衡机制建设
作者:殷殷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呈现出平衡与不平衡两种状态,自然界的发展如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亦是如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平衡和不平衡既可以是整个系统的存在状态,也可以是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构成、相互作用的方式。
  一、思想政治教育平衡机制的内涵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平衡机制是传递、执行平衡理念的机制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关系处理中,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到“平衡”。平衡理念已然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社会文化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原本内蕴于文化之中,是文化传递的一种形式。
  2.思想政治教育平衡机制是以制度规范塑造平衡的机制制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在日复一日的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构成了制度的导向性和塑造性。思想政治教育平衡机制的正常运行,也正是有赖于这些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及系统外部与社会其他制度的相互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平衡机制是维系系统平衡的机制按照社会发展中的平衡机制作用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衡机制是建立在人的思想的差异性基础之上,正向调控人们的思想差异,使人们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和道德水平能够尽可能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同时尽可能降低负面思想、情绪对人们思维和行动的影响,预防消极的感情和认知的出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平衡机制建设中的问题梳理
1.“以人为本”与服务社会之间的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阶级性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规范教育,这使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部的政治、社会关联性极强。长期的“身份确认”感使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将服务社会、服从社会作为首要的价值取向。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个性不断发展和丰富,价值取向的不同层次呈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功能。
  2.外部空间的一体化与内部要素不协调之间的不平衡与当今世界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日渐一体化趋势相较,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还未实现有效协调。如从时空环境来看,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者本应互相呼应、互为补充,实现信息交流联动,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教育已然成为实际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主要力量。而更值得人深思的是,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各级、各类的教育差别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一体化,造成教育的低效。
  3.主流价值观与多元文化、思想间的不平衡随着国门的开启,大量西方思潮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为人们提供了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的路径借鉴,也为人们多样化的生活模式提供了一定的思维创新。反观承担着当代中国人思想、价值的塑造和重建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近几年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还未完全释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平衡机制构建
1.导向平衡机制人的平衡需要精神的抚慰,而精神的抚慰则建立在利益的平衡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项着眼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要在思想上引导人,就必须首先从利益引导着手,关注利益结构,协调利益关系。换言之,协调好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创造出平和心态所需的良好氛围。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对人的利益观的引导,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能有一个正确的利益取舍。另外,还要提供一种外部保障,具体来说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保证人们明确社会主义的目标、方向和原则,起到规范思想和行为的效果,而且也是在防止资本主义错误思想对人们的侵袭,使导向更为精准。
  2.统筹协调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从学科发展来看,是为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内的无序和失衡,使学科内以及学科之间相互关联的方面能够相互协调,从整体上促进学科发展。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一定的引导,重建人们内心的平衡,从而达到缓和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目的。具体来讲,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统筹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因此必须始终把握一个根本利益出发点,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统筹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其中关键是要能够对人的思想进行统筹协调,这就需要不仅能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而且能够整合社会思想资源,提供平衡保障。第三,统筹协调好人本身。因为个体存在差异性,所以,当我们从全局考虑构建平衡的时候,就需要不断提高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化社会心态疏导,同时关注利益结构的不断调整。
  3.构建文化认同机制文化的认同意味着思想和价值的共享。放眼世界,如果说有一种文化是追求平衡的、协调的、秩序的文化,那必然是社会主义文化。它弥散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成了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社会风尚、文化产品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力求为人们的思想、心灵、行为的平衡营造出和谐的氛围。从全社会来讲,要建构起广泛的文化认同,只有在个体的价值观凝练为共有的价值观时才会产生。也就是说,个体在进行价值实践和价值反思时,会不约而同地在多元文化价值中产生妥协而形成全社会共有的价值认同。这种价值认同所引发的普遍效应使人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思维模式、价值方式、道德标准以及价值理念发生变化,逐渐趋同。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促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和认同。文化认同一旦建立,就可以充分调节社会个体的价值心态。   [*本文经过摘编,原载于《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2期]
供稿: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