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 南京财经大学

第299期(总第460期) 2020年12月1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新型师生关系中价值引领的解析与重构新型师生关系中价值引领的解析与重构(上接第一版)(上接第一版)(上接第一版)省委教育工委对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巡学旁听(上接第一版)省委教育工委对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巡学旁听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新型师生关系中价值引领的解析与重构
作者:继续教育学院 方宁

一、传统师生关系中的价值引领活动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始终秉承的是“唯师道尊”的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于是,传统师生关系中的价值引领活动,便在教师的绝对权威下不对等地展开来,通常是由具有崇高地位的教师所完成,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能充当接受者和服从者的角色。
  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强调的不是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要为国家建功立业,即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在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阶级社会中,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儒家价值观等级分明,另一方面,儒家价值观忽略对庶民理想人格的成就。
  在传统价值引领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对于学生的价值引领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总结起来,大体有价值灌输、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
  二、新型师生关系中的价值引领活动
我国当下的师生关系总体呈现出民主、平等、互助等特点,然而,受理性主义和工具思维的影响,民主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异化的倾向。于是,在当下复杂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所开展的价值引领活动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1.实践主体地位的变化
(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价值引领模式。这种价值引领模式主张教师在价值引领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精神。况且,教师在价值引领活动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不是进行价值观的宣讲和灌输,而是帮助学生澄清价值困惑,明确价值目标,从而使学生自主地进行价值选择和构建。而以教师为中心的价值引领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知行不一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能真正地将主流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的价值引领模式。这种价值引领模式充分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最终自发进行价值澄清和价值选择。这种价值引领模式更符合个体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和生成规律,使学生自主形成的价值观能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然而,过度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容易忽略教师在价值引领活动中的引导作用。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价值引领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地开展价值澄清和价值选择,同时以教师为主导,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在学生产生价值困惑的时候给予引导,使学生作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价值选择。这种价值引领模式既解决了学生知行不一的问题,又避免了部分学生可能会形成的非主流价值观的问题。然而,这种模式容易导致一种误解,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凌驾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上,使学生从属于教师从而失去其主体地位。
2.价值引领内容的多元化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的价值体系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学生接触不同的价值观有利于他们汲取优秀文化,开阔视野,不断地丰富自己,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消极的非主流价值观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消解和颠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局限,很容易在价值选择上产生困惑,出现问题。
3.价值引领技术的革新
当前新型师生关系中的价值引领活动,是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复杂过程。近些年来,受工具思维的影响,教学评价导向的偏差使教师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因此,仅仅依靠对传统的价值引领方法的扬弃已不能满足当前价值引领活动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下教师开展价值引领的对象主要以“00后”为主,互联网在他们树立价值观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教师如何利用新媒体、大数据等新技术助力价值引领活动,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新型师生关系中价值引领的解析与重构
1.前提——主体间性师生关系
已有的实践证明,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其本质都是将师生关系建立在主客体二分基础上,容易陷入二元对立的误区。而当下大行其道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虽然克服了主客体对立的问题,但是容易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凌驾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上。
  主体间性师生关系能够解决以上三种师生关系在价值引领活动中所带来的问题。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它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个体,而是把自我看作与其他主体相关的共同存在。
  主体间的公平的对话与互动对于学生价值观的自主构建十分重要。通过建立主流价值观的主体的参与和引导,使存在价值困惑或选择非主流价值观的主体最终能够自主构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个人价值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主体间性师生关系中,学生和教师都作为主体,他们立足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彼此的交流、沟通来实现双方和平。
  2.内容——以主流价值观为中心多元价值观共存的价值体系
主流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我们一方面要发挥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即通过在实践中挖掘和发挥其蕴藏的精神力、动员力和感召力,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继而转变为物质力量,给人们带来实惠、利益和幸福;另一方面我们要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正视多样、区别多样、包容多样的基础上,认识不同价值观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引领和协调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谐共生。
  3.策略——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来看,教师应细致观察,深入了解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情感体验、内心困惑出发选择价值引领的内容;另一方面,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角度来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和业务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丰富多样的价值引领活动,同时摒弃价值引领中出现的工具化、功利化的倾向,让价值引领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2)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当前的价值引领活动中,我们要对传统的价值引领方法进行扬弃,并根据价值引领的内在规律,挖掘出一些新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师生协同、反馈调节等方法,也在当前的价值引领活动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值得我们继续运用和推广。
  (3)结合现代化的手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师必须紧随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依赖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价值引领。即将线下的价值引领与线上的价值引领结合起来,探索形成“线上+线下”相协同的新模式。  (*本文经过摘编,原文刊载于《江苏高教》2020年第07期)
供稿: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