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扬帆起航”是父母对邢一扬最初的期盼。如今,我校优秀本科毕业生邢一扬以自己的追梦行动完美地践行了父母对他的这份期盼。在校四年,他通过勤奋和努力获得了诸多荣誉:1项国际级荣誉、6项国家级荣誉、10项省部级荣誉、3项市级荣誉、35项校级荣誉以及5项院级荣誉,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
“南京市栖霞区十大优秀青年”“南财好青年”,并入围“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2019年,邢一扬在众多的参选人中脱颖而出,获评“南财追梦人”,这次评选全校仅十名师生(包括校友)获此殊荣。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校2020届优秀本科毕业生、经济学院基地1603班邢一扬的追梦之旅,感受他一路前行的力量。
“父母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邢一扬出生于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行事严谨,追求执着;母亲是一位大学老师,温厚谦和,诲人不倦。
父母对他的期望,不是一定要他获得多大的成就,而是无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遇到怎样的境况,都能保持初心,一如既往地追求梦想,再大的风浪也能扬帆起航。
成长的路上,每当遇到困难,邢一扬总爱拿起一张儿时和飞机的合影照片来激励自己。原来,邢一扬的父亲是一名轰炸机飞行员,在一次部队组织的家属活动中,邢一扬获得了参观部队各种飞机,并与飞机合影的特殊优待。就是这张照片,成为了他一路前行的动力。他说:“父母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亲经过万里挑一的选拔、种种非常刻苦的训练,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多次执行飞行任务,用生命去保卫祖国。我崇拜我的父亲,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勇敢刚毅,在广阔的世界中展翅翱翔、奋勇向前,飞得更高更远。”
得益于父母自身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家庭教育,邢一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路保持初心,接续努力,行稳致远。他说:“唯有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价值,人生在世才没有白来一场。”
择所爱,爱所择
“经济学是一门文理结合的社会学科,它不仅有深度、有高度,还有温度,在研究方向上总是涉及到一些特殊群体,一方面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能拓宽眼界、提升素质。”提及自己所学的专业,邢一扬侃侃而谈,语气中满是喜爱之情。
因为喜欢,所以执着。只要有时间,邢一扬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当年的图书馆还不是手机预约制度,考前那段时间,需要排队领取号码牌才能进馆。为了拿到1号牌,他六点钟就到图书馆门口排队,边背书边等待开馆,晚上都是踩着闭馆时间才离开。
课堂上的邢一扬认真听讲,思维活跃,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如果要给自己的专注度打分的话,那至少是95分以上。老师讲授的课程知识很重要,同时老师结合实际生活讲授的一些事例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大学的每一门课都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人能走多远,不仅要看你的特长有多少,还要看你打下的地基有多稳。只在专业课上下功夫是走不长远的,涉猎不同领域的多门学科才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稳固的地基。”
择所爱,爱所择。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必然有回报。在校期间,邢一扬六次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其中三次一等奖学金;学期最高绩点4.24,位列专业第三。邢一扬用一张张高分成绩单为自己的所择所爱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年轻无畏,大胆飞翔
“大学是机会最多、也是试错成本最低的人生阶段,所以我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领域,追求更酷更多彩的结果。”正如邢一扬所言,他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年轻无畏。数学、英语等学科类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市场调研与分析等学术实践类竞赛,演讲、朗诵、应急救护、互联网+等技能类竞赛,田径、篮球等运动类竞赛……大学四年,邢一扬参与了60多项各类竞赛。
2018年春节期间,邢一扬代表学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比赛是三名同学合作,三天半的时间利用能源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数学模型建立,完成一篇论文。我主要负责论文中的英文写作,三天半总共睡了8个小时,宿舍停水停电,我就直接住在了德业楼实验室,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会,最后结束的时候我在回家的车上睡得天昏地暗。”回顾比赛的那几天,邢一扬感慨道,“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发生,有时候环境也比较艰苦,但年轻人就是应该有这股冲劲,多吃点苦算不了什么。”最终,邢一扬获得了大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寒暑假也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的绝好时机。2017、2018年寒暑假,邢一扬多次带领队员前往安徽省小岗村、涡阳县、太和县等地调研,了解当地的发展现状、特色产业、居民生活诉求及农民工返乡困境等,寻求实践认知上的突破。在2017年暑假“建功新时代青春再出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邢一扬带领团队申报“燕归巢———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就业与创业的现状调查”项目,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他们返乡就业与创业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到1500多份调研样本,并完成优质调研报告,此项目最终获评2017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江苏省重点立项项目,团队获评“全国优秀团队”。
有收获,也有遗憾。2019年,他带领团队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晋级江苏省第十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期间,因为此前已经做了两年的铺垫,为了尽善尽美,报告大幅度修改了七八遍,小修小改次数更是数不清,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所以对晋级国赛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却止步于省赛。“太注重细节了,反而忽略了宏观上的一些本质的东西。”(下转二、三版中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