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2.0时代下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对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影响
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7%。在网民的学历结构统计中,本科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是10.6%。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即时性更快、专业性更强、互动性更广的自媒体2.0时代更是率先到来,大学生正是自媒体2.0时代下的主要“弄潮儿”,随着微信、微博、各类社交APP的盛行,自媒体2.0时代已进入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
一、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的特点
课题组为了获得自媒体时代下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特点的数据,线上发布了一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9份。通过对问卷内容的分析,发现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呈现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一)分散性与完整性的统一从调查样本中得知,辅导员开通并使用的社交新媒体的种类分散性、多元化。而学生通过各类媒体上分散的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勾勒出一张辅导员的完整形象图,从而在心目中建构起辅导员的媒体形象。例如,辅导员在QQ空间发表的说说、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的图文、在微博上表达的观点等等,每一点讯息都会折射出辅导员的性格和态度,都能让学生根据这些分散讯息去勾勒和建构完整形象。
(二)真实性与虚拟化的共存从调查样本中得知,辅导员平时工作中固有的或严肃或活泼的形象,与用表情包以及网络流行语跟同学们交流的形象是基本一致的,都带有一定的真实性。然而网络终归还是虚拟的空间,任何人在网络上的行为都是非接触式的、虚拟化的,网络世界的各种ID、“马甲”的非实名功能,更使得这种虚拟化显得理所当然。随着线上线下的深入接触,学生也能够逐渐接受,并对辅导员实与虚的形象进行有效区分。
(三)双向性与交互性的结合从调查样本中得知,相对于辅导员开展班会等活动的单向传输模式,将近有一半的学生愿意选择在自媒体平台上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同时,辅导员在自媒体平台上对学生发布或转发的图文内容进行回复或评论或点赞,也体现出了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的双向性与交互性。班会上没机会深谈的话题、谈心时不便触及的话题,都可以在自媒体上做深入具体的双向、互动沟通,这种结合都能在点滴中塑造辅导员的网络媒体形象。
二、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2017年10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颁发,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在自媒体2.0时代下,其网络媒体形象究竟对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如何影响?值得我们研究与深思。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自媒体所构筑的新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和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可以概括为三点:其一,自媒体提高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动性;其二,自媒体扩展了辅导员的视野;其三,自媒体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在自媒体2.0时代的当下,传播者的大众化、传播渠道的专业化、信息的虚拟化等也会影响网络传播环境,使网络传播的伦理问题、舆情的管控问题、西方文化的渗透问题、现实世界虚构问题、舆论导向的偏颇问题等凸显出来。表现为:其一是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的非一致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导向难度;其二是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的开放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凝聚难度;其三是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的虚拟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实践难度。
三、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的积极构建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的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
(一)打造“金话筒”:用好思政工作新表达的话语体系进入2018年之后,辅导员面对的就是00后群体了,千禧一代又是APP一代,可以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能“见多识广”。面对95后、00后的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吸收来自新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语言,以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的“段子”和经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浸润式影响,减少说教式、灌输式语言,深入浅出地传递思想、答疑解惑,以有灵魂、有温度、接地气的话语体系构建辅导员的网络媒体形象,做好思政工作新表达。
(二)管好“辩论场”:抢占自媒体时代的宣传阵地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让高校与社会已经深度融合,各种声音在自媒体上不断交互,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员,需要在这些“辩论场”抢占一系列可信、可管、可控的宣传网络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学会将工作内容与自媒体相结合,主动把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打造成有吸引力、有营养的宣传板,一改生硬说教的局面,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掌握学生意识形态动向和网络舆情,积极应对各类不当言论、负面思潮,积极构建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三)打好“组合拳”:提高大思政格局的育人效果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当主动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主体,充分利用自媒体传播手段,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自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在以上“七大育人”机制以外,再着力构建网络育人、环境育人,从而形成“大思政”格局的育人阵地,拓展到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各环节、各层面、各维度。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头脑、指导实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自媒体网络空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网络媒体高度融合,担负网络育人责任,成为运用自媒体新手段、新方法的辅导员网络媒体形象代言人,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本文经过摘编,原载于2019年2月《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