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 南京财经大学

第280期(总第441期) 2019年9月16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课堂融合机制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课堂融合机制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课堂融合机制探究“互联网+”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互联网+”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互联网+”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我校召开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我校召开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课堂融合机制探究
——以南京财经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桂玲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呈现多课堂交错并存的局面,这里的多课堂主要包括传统课堂、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传统课堂习惯上被学界称为第一课堂,是指以往的课堂教学,即依据课程教材及课程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空间所进行的常规的教学活动。实践课堂习惯上被学界称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的,通常指在传统课堂外的时间、空间所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非常规的教学活动。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在线互动的网络课堂,则被有些学者称之为第三课堂,具体指在系统采用音视频传输以及数据协同等网络传输技术所模拟的课堂环境中,即时化进行的新式教学活动。针对利弊并存的三大课堂,是做取舍还是促其融合,一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经过时间的沉淀,学界逐步达成共识:多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性选择和必由之路。不过,究竟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够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课堂的独特优势,实现多课堂优势互补、协同作用、融合共生呢?混合式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品德教研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期摸索,尝试构建出了具有校本特色、依托“慕课”、借助“翻转”、基于理论、落于实践、行之有效的多课堂高效融合机制。
  一、教学融合机制构建
(一)空间轴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多课堂分工合作、协同作用
1.第一课堂(占课程总学时的2/3,每周2课时):主要用于理论教学。具体功能通常包括:重构知识体系(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解读教学体系,精讲重点难点,分析热点焦点,集中答疑解惑,组织现场讨论,深入探究问题等。
  2.第二课堂(占课程总学时的1/6,两周1课时):专门用于实践教学。具体功能主要包括: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深化知识理解,提升理论认知;增强内心认同,提高综合素养。
  3.第三课堂(占课程总学时的1/6,两周1课时):主要用于服务教学。具体功能一般包括:提供自学平台,即时再现信息,布置学习任务,推动学习进程,发起话题讨论,引导思考方向,增强互动交流,智能管理教学等。
  (二)时间轴上,平时时段、期中时段、期末时段,各时段合理安排、有效利用
1.平时安排:第一课堂课下,教师随时随地借助“学习通”线上指令学生在规定时限内于第三课堂中对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相互讨论、完成作业等;第一课堂课上,教师尽可能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介绍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系统把握教学体系,同时根据学生在第三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集中讲解,也可适当安排随堂练习或者布置课后作业。
  2.期中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对部分实践成果进行展示与评比(电子作品线上进行,非电子作品线下进行)。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第二课堂的有效开辟和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期初拟定教学计划时即应纳入实践部分,并且在开学首次课时就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告知学生。实践部分的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实践形式、实践场所、实践课时、实践组织等。
  3.期末安排:第一课堂课上,教师动员学生进入期末总复习模式,为学生适当指明复习重点,并提供考前线下面对面集中答疑;第一课堂课下,教师线上指导学生在第三课堂中自行复习、适量刷题、强化训练、考前模拟等,并为学生提供线上个性化答疑。
  二、考核融合机制构建
(一)空间轴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全方位考核并举
1.第一课堂:主要用于理论考核之过程考核,具体通过教师记录学生历次课堂表现来实现,通常包括考勤、提问、发言,以及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等。
  2.第二课堂:专门用于实践考核,各校可参照本校期末理论考核试卷模板设计相应的期中实践考核试卷——卷头与理论考核试卷相同,主体部分类似于实践报告表。
  3.第三课堂:既可用于理论考核(比如线上同步测验与期末网络化考试),也可用于实践考核(比如实践活动产生的电子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既可用于过程考核(线上平台自动统计学生学习情况的相关数据),也可用于结果考核(期末网络化考试)。
  (二)时间轴上,平时学习、期中实践、期末复习,全过程考核并重
1.平时考核(占终极考核成绩的30%):属于理论考核之过程考核。包括线上平台记录的学生在第三课堂的理论学习情况(占平时考核成绩的50%,占终极考核成绩的15%)与线下教师记录的学生在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情况(占平时考核成绩的50%,占终极考核成绩的15%)。
  2.期中考核(占终极考核成绩的20%):属于实践考核。即,期中考试采用实践考核形式,要求学生完成期中实践考核试卷(相当于实践汇报),将实践活动考核结果作为期中考试成绩记入课程总评成绩。
  3.期末考核(占终极考核成绩的50%):属于理论考核之结果考核。考虑到平时考核中的线上讨论、线下发言、课后作业等一般都属于主观题型的考查,因此期末考核南京财经大学多年来一直采用以客观题型为主的网络化考试形式。
结语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品德教研室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所做的以上设计,很好地实现了多课堂融合、混合式教学、全程化考核、全方位育人。从教学角度来看,主要做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依托“慕课”教学平台,借助“翻转”教学模式,合理分配教学课时,设计多维考核方式,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效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教师线下启发引导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增强课内教学效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无论是在线上教学环节还是线下教学环节、理论教学环节还是实践教学环节,都尽可能做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从考核角度来看,主要做到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主观考核与客观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当前多课堂交错并存的现实困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规范化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经过摘编,原载于2019年03期《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供稿: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