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伴随高等教育改革深化而诞生的新兴概念。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存在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规划意识淡薄、社会产业链尚未形成等诸多问题,由此也导致当代大学生动力目标缺失、社会实践匮乏、就业信心不足等连锁反应,亟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辅导员在引领大学生职业发展,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可大有作为。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现状
(一)在学生层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整体淡薄。大学生对家庭、兴趣、技能、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等自我认知不足、自我定位不准,存在好高骛远或者盲从心态,缺乏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和工作实践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到位,常常静止地看问题,局限于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规划,不讲究规划弹性。对于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纸上谈兵”的多,付诸实施的少,随意变更,执行力弱,导致既有的规划形同虚设。
(二)在高校层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收效不大。为做好高校与社会的衔接,各高校大都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以及就业指导课程。但从效果看,收效甚微,表现为:学生认识不到位,课堂出勤率不高;过分重视积分教育,考核设置存在本末倒置;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个性化多样化课程设计不足。
(三)在社会层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尚未形成产业链。发达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启动较早,且已经形成产业化公益性经营态势。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政策配套措施。专业培训机构少(国内相对较早的是北森生涯机构引入的GCDF),且多收费较高,将绝大多数学生排除在外,产业化公益性还需得到国家的进一步扶持。
二、辅导员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倾向明显。近年来,高校辅导员招聘对教育背景和学历认可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职业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显现。辅导员大都具备硕士或者博士学历文凭,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的专业背景,且大多是市场化职业选择的亲历者和实践者,教育理念紧跟时代脉搏,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经验丰富,能够从专业理论和实践阅历两方面为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提供有效指导和坚强保障。
(二)工作特点能够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是在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者,工作内容广泛、任务较重,包括但不限于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辅导员受学生信赖程度较高,容易同学生群体打成一片,这有利于辅导员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辅导员尽责履职的根本要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辅导员作为联系学生和社会的桥梁,能够有效统筹社会招聘需求和学生职业供给之间的关系,能够共享双方信息渠道,并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特征,做到人尽其才、适岗调配。
三、辅导员在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的路径探索
(一)坚持辅导员在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长效机制中的首位作用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要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长效机制,辅导员必须扭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核心和关键,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给予规划制定者适时的指导。具体而言,就是要发挥首位作用,把握好四个节点。大一阶段要引领学生关注和了解自己的专业,培养专业兴趣,明确该专业需要具备哪些必备技能。大二阶段要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践。大三阶段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兴趣、特长、家庭背景、价值观等因素,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四阶段要坚持“统一管理、区别对待”原则,对于不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做好针对性就业工作指导。
(二)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实践检验工作的重要性。一是要利用第二课堂和假期时间,根据不同年级特点,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实训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一年级以课内外互动为主题,大二年级以专业职业串联认知为主题,大三年级以目标定位为主题,大四年级则以最终实现为主题。通过不同时期不同职业实训主题的开展,有效完成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衔接,并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校验和修正工作。二是做好就业管理与基础服务工作。要重点做好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解读、信息招聘获取、面试经验和技巧传授、就业升学压力疏导等各项服务工作,并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实施精准辅导,确保大学生按照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选择。
(三)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参与作用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更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与者。要鼓励高等院校通过多种途径,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进修学习、集体研讨等途径,为辅导员加强学习、提高知识储备和服务技能,创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二是研究量化标准,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各环节规定动作,有效解决各环节“做什么、怎么做”的难点。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提供必要的政策资源倾斜和保障,激发辅导员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经过摘编,原载于2018年1月《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