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动机研究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活水源头,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关键所在。从目前思政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教学效果及实效性并不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不足乃至缺失。探讨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动机问题,是一个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思修》课程的兴趣及认知对课程的兴趣及认知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前提条件。调查显示,27.58%的学生明确表示对《思修》课感兴趣,64.18%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有8.24%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如果《思修》课是一门选修课,12.84%的学生表示会选修,14.58%的学生表示不会选,72.58%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对于《思修》课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53.25%的学生认为重要而且作用很大,44.85%认为不太重要、作用一般,认为根本不重要、毫无作用的占1.9%。
(二)《思修》课程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分为进取型、兴趣型、功利型及被动型。调查显示,46.59%的学生学习《思修》课是为了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自身素质,指导学习及未来的工作,属于进取型。14.58%的学生把学习《思修》课作为一种需要和享受,属于兴趣型。部分学生学习《思修》课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属于功利型。还有16.32%的学生认为《思修》课是必修课,不得不学,属于被动型。
(三)《思修》课程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大学生《思修》课的学习动机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首先是课程的专业相关性及实用性方面,有37.72%的学生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对自己用处不大”等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教师方面,有30%的学生认为“教师责任心不强、水平不高”影响了学习动机。第三是教学效果,57.53%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死板无聊”“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是影响《思修》课学习动机最主要的因素。
二、当前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动机特点
(一)动机不足或不明确当前,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动机。部分学生出现不愿意学、注意力分散以及缺乏学习兴趣等学习动机不足的现象。除学习动机不足,部分学生思政课学习动机不明确,不清楚学习思政课的目的是什么。另外,部分学生思政课的动机较为明确,但自我控制力较差,时间和精力容易被其他事情所消耗,导致学习动机不足。
(二)功利色彩明显思政课作为必修课,课程考核基本以考试为主。部分学生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平时基本上不看或不了解与思政课相关的内容。这种功利性的学习动机容易导致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只要学习成绩达到学校要求,便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进一步深入学习。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强人意,通过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三)消极被动部分学生上课需要督促,缺少老师的监督,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较弱,课堂参与热情不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参与讨论,缺乏互动,即便课后有疑问,也极少向老师寻求帮助和解决。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动机,导致学生采用应付方式进行学习,对思政课采取排斥态度和否定倾向,出现不听和不学的消极心态,使教学难以入耳、入脑和入心,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实现。
三、建议及对策
(一)引起关注学习动机激发的起点是关注,即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的兴趣,带着好奇心进行学习。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要先唤醒并维持他们对思政课学习活动的关注。首先,刺激感知。思政课要改变陈旧老套的教学方式,更多利用不确定、新奇的事件或案例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其次,探究激发。思政课上,老师应多采用问题教学,适时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增强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动机和激情。同时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变性,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辩论赛、翻转课堂等。
(二)促进关联充分理解思政课学习的重要性,促进思政课与学生发展相关联,是学习动机激发的基础。首先,增强关联。让学生熟知思政课的学习内容,利用自身的经验及价值观,把学习材料和内容整合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思政课教学应更多选取与学生生活及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提升教学的亲切感与熟悉感,增强思政课与学生的关联性。其次,目标导向。教师课前应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明确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如提供一些带有问题性的素材或案例,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再次,动机检测。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征,教师应主动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进行动机匹配,提高其学习的有效性及成功的几率。
(三)激发自信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有自信地去面对并解决困难和问题,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所在。首先,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及评价标准,满足学习需求。思政课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多媒体、实践场地、外部资源等学习条件,同时明确学习要求及评价标准。其次,提供成功机会。思政课教学中,应主动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如积极向学生传授学习经验、方法等,增加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激发学习自信。此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疑问,也可提高学习成功率,增强学习信心。再次,对学生进行自我控制。思政课教学中,应及时提供反馈和机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成效与不足,分析相关原因,形成正确的学习归因。
(四)获得满意思政课教学中,应让学生得到收获,获得学习满足,进一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首先,进行内部强化。思政课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提升满意情绪。其次,给予外部激励。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学生肯定和奖励。经常向学生反馈他们当前的学习收获和成果,给予及时表扬和适当外部奖励,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与满足感。再次,考核形式应多样化,让学生有更多途径完成课程考核。教师应增加课程实践机会及考核比例,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体验进而认同理论教学所传递知识的实质价值,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部驱动力,使学生成为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快乐成长的终身学习者,是思政教育所追求的最大目标,也是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落脚点。只有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有效地解决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本文经过摘编,原载于2018年9月《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