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 南京财经大学

第277期(总第438期) 2019年6月1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校园公共艺术的潜隐德育价值实现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校园公共艺术的潜隐德育价值实现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校园公共艺术的潜隐德育价值实现(上接第三版)(上接第三版)浅析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新举措浅析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新举措浅析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新举措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新举措
作者:艺术设计学院 马健

  第二课堂教育作为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日益受到当今高校大学生的青睐。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让大学生们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可以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因此,不断完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化管理、激发第二课堂活力,是服务和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探索内容项目化来夯实第二课堂育人基础
众所周知,第二课堂开展得好,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调查研究能力、协同合作能力、专业学习能力等,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第二课堂育人管理上要以内容项目化来夯实其育人基础。
  (一)内容项目化要对接学生全方位发展需求。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来设计与学生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活动内容;根据学校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任务,设置项目组活动模式,比如社会实践类、志愿服务类、学术沙龙类、读书交流类等。以学生自然班级为单位开展相应第二课堂活动,例如演讲活动、征文活动、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丰富多彩的内容的设置,既可以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利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全覆盖。
  (二)提高创新型活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项目时,应提高创新型第二课堂活动所占比重,将创新创业项目纳入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中。应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去设计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相联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进而全面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打造多样性、特色化的第二课堂,不断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基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多样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高校一方面要加大第二课堂选修类项目的比例,充分体现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第二课堂项目真正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同时,也要不断提炼第二课堂项目的特色,努力打造品牌项目和精品项目,以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二、探索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提升第二课堂育人质量
从当下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形来看,要提高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成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敢于打破常规,牢牢抓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一关键,来创造性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同时,要积极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并带动改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方式。
  (一)积极开展科研类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育和造就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经济转型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科研实践类项目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当今学术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进而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二)加强社会实践类项目的投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在第二课堂项目中,社会实践类项目是将学生引入社会、将社会融入校园的重要纽带,开展好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类项目,存在“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有利于将社会需求引入学校,更好地引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将学校育人、实践育人、社会育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机协调的统一体。开展社会援助、区校共建、社会调研、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类项目,为学生搭建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发挥好社会实践类项目在实践育人上的作用和积极意义。
  (三)积极发展文体艺术类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培育学生人文情怀。高校应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类第二课堂活动,将艺术融入生活,寓教于乐、寓教于艺、寓教于文,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这就要求各高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同时要结合自身特点,以高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为中心,积极举办人文艺术类讲座,开展广泛性、大众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丰富高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形式,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
  (四)与思政课形成合力,强化学生信念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因此,第二课堂活动也必须以此为依归,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其中。其中,思政类活动项目是重要载体。思政类活动项目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党团组织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高校应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与信仰对话系列活动、“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活动等,凸出“爱国、奉献、青春、成长”的主题。同时,应结合相关时事政治热点开展活动,与思政课堂相配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大力强化学生的信念教育、信仰教育,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各自独立又互为支撑的育人平台,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第一课堂面对的是人才培养中普遍性的需求,解决的是共性问题;而第二课堂则面对的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需求,解决的是特殊问题。高校应更加重视构建一个有针对性的、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包含着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在内的综合管理体系,形成有特色的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进一步与第一课堂协同配合,构建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综合性育人体系。
   (注:本文为南京财经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成果摘编,课题编号:DJ201745)
供稿: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