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尽全力 用力生活
法庭上,十二岁的少年犯赞恩向法官起诉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熙攘的闹市,急促的汽笛,沉重到有些压抑的气氛下,电影《何以为家》的剧情缓缓展开。
小男孩赞恩在一座摇摇欲坠的混凝土高层建筑中长大,赞恩的父母负担不起抚养他的费用,这意味着赞恩不能获得身份证,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不能获得医院的救助。单薄瘦弱的双肩被迫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赞恩在命运的逼迫下不得已举起了刀……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后引发全线好评,豆瓣网友点评道:“这部电影可能要成为今年的院线最佳。”
很难想象,在和平年代,会有一群人那样拼尽全力生活:他们有的为贫穷所迫,靠卖女儿续房租,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死循环;有的因国籍问题拿不到身份证,连生活在阳光下、大口呼吸新鲜空气都是种奢求。众生皆苦,苦的是赞恩推着小车娴熟地穿梭在危险的街头给人送煤气的老练与麻木,苦的是没有身份的黑人母亲每天出门前对着别人的照片给自己点上一颗痣的落寞和无奈,苦的是小男孩努力踮起脚却只能接上铁锈红的自来水、被房东扫地出门时的凄凉和绝望。
影片在全方位展示另一种社会与人生的同时,还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关乎社会伦理,关乎生育道德。的确,人类有繁衍后代的天性和本能,但是,人类在创造一个生命前必须考虑清楚,他们是否有能力对其负责。孩子绝非作为父母的附庸而生,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识,有独立的人格。正所谓,“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赞恩在法庭上代表所有出身于这种家庭的不幸孩子向法官、向父母呼吁:“我希望大人们能听一听我的话,我希望那些无力照顾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
“赞恩,这是护照照片,不是死亡证明。笑一笑。”片尾,镜头前的赞恩在摄影师的催促下,终于卸下与年龄不相符的坚硬伪装,扬起嘴角露出了微笑。那是一个糅合了天真、纯粹、坚韧又不屈的笑,那是赞恩对过去12年坎坷命运的顽强抵抗,是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无限向往。
愿赞恩可以走出过去苦难的阴影,用力拥抱美好的生活。愿每一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全世界温柔以待。 ACCA1801班 郭嘉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