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 南京财经大学

第276期(总第437期) 2019年5月16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教学理念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教学理念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教学理念更新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第二届“白马非马”辩论赛决赛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第二届“白马非马”辩论赛决赛共青团改革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研究共青团改革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研究共青团改革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研究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教学理念更新
作者:党校办 郝园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较一般的知识性教学,价值观教育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科体系和知识理论体系,更需密切关注社会实际及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要探索进一步增强教师与学生间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的渠道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逐步成为教师与学生间思想认识解构和建构的过程。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这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提供了遵循。
  一、树立教学中的问题导向
(一)以问题导向探寻学生思想世界问题意识是人们提出问题的一种思维状态,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教学是为问题教学。问题导向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即是以问题意识为核心,组织开展的核心价值观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问题导向教育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充分关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重大现实问题,增强以核心价值观回应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2.深入学生生活世界,了解学生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和思想困惑,找到将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生活世界有效对接的关键点。3.不断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增强对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深刻理解。
(二)问题导向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方式改进在探究式教学中,以问题导向为中心,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结论或答案教授给学生,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探究心理的引发,注重学生的自主发现和自觉体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不断寻求问题的答案。
  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于价值观教育中,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首先,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教学资源。其次,以问题意识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为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
  再次,探究式教学和价值观教育在目标指向上具有趋同性。探究式教学从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本体性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与自身生活实践相结合,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生发出真实且完整的情感体验,形成了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共同体”,增强了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二、坚持教学中的对话维度
(一)以对话启发学生价值智慧开展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通过展开与学生的价值对话,使学生从自我主体和自我意义的世界中走出来,将自身置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背景下,置于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网络中,思考自身存在的坐标,寻找真正有意义的个体价值追求。伽达默尔在解释学经验中指出了一条“我—你”对话的路径,为当前我们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一条有益的线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中对话模式的引入在价值观教育中,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实践经历、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这些不同成为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前见”。在教育过程中,作为专职的价值观教育教师,他们有着更为完善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在教学活动组织和学生指导引导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学生应尊重教师,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意见。但同时,作为现实中的人,大学生同样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思想、情感、意志上和教师并无不同,因此,教师要以平等和尊重的姿态展开价值观教育对话,传递关心和爱,通过说理、探讨、帮助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从对话的目的来说,教师与学生间对话的展开指向双方的共同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固然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同时,学生情感和意志能否得到促进和发展也同样重要。在价值观教育对话中,教师不再是机械的价值观知识“搬运工”,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价值观知识的“容器”,双方共同成为价值观教育文本的理解者、阐释者和建构者。教师、学生、教育文本间的有机互动,使教育过程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自觉主动地将价值观知识内化,使价值体验更加丰盈;教育文本也在不断的被理解、被阐释过程中获得解放,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价值意义。
  三、强调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融合
(一)生活世界的内涵一定的思想意识都是来自于一定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又有着特定的组织运行规则,这种规则是人们展开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依据。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深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理解他们的生活规则,在实现对学生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他们的价值教育和引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融合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将其价值内涵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相互融通,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中对其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实现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互通与融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设定具体情境,将学生带入“现实”情景中,刺激他们的价值思维,通过对情景中的事件、思想、行为进行判断、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可以与社会现实相对接的价值思考力和判断力,在或赞成或反对或矛盾的情感体验中深化自身的价值思考力和判断力,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其通过自主建构,将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实现对学生有效的价值引领,要将相应的价值理念在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全覆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转变为校园社区居民的身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矛盾纠结所在,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阐发和引导;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与思政课教师及相关学生管理部门保持定期交流,将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和思想上存在的困惑等情况予以反馈,形成学校内部的价值引导同向力。
  同时,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采用的话语体系必须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话语体系建设服务于课程教学的开展,通过创设和使用贴近学生的话语方式,使学生能够接受话语背后所传达的内容,进而对学生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因此,价值观教育的话语体系建设,既要遵循学科话语体系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又要兼顾当前时期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话语表达方式特点。 (注:本文为南京财经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成果摘编,课题编号:DJ201715)
供稿: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