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孤独
那是一个恬静的五月,微染的绿色带着些许久违的平淡。杨绛先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走过了她传奇而又素雅的一生。
十九年前他们仨走散了,时隔十九个春秋,杨绛先生终于可以和她的丈夫与女儿在另一个国度里团聚了。
捧起《我们仨》,我被那种朴实无华的真爱感动。在平淡的述说里,你能感同身受甜如蜜的家庭琐事,眼前甚至会浮现出想象的画面。无需过多华丽词藻的修饰堆砌,却透露着杨绛先生最真挚的情感。
这是杨绛先生文字的魅力,也是杨绛先生一生故事的魅力。相知相恋的两人结伴走过人生的艰难岁月。战火、贫穷、疾病、政治风暴,不断地向他们侵袭,却也喜得爱女,相扶相持,尝遍喜怒哀乐。书中杨绛先生做了一个梦,梦里全是生活中细枝末节的断章。梦里有国外的红茶牛奶,有钟书带回的外国橘子;梦里有饭后的父女打闹,有闲散时的夫妻散步;梦里有阿圆为杨绛织的手套,也有钟书笔下的文字。一切都温暖而又美好。
书中杨绛先生梦到的地方是驿站。多么绝妙的暗喻!人生在世,孑然一身,哪里才是家?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也唯有家人,才能给予我们安定与幸福,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存在于世。而当杨绛先生的家人一一离她而去时,她从此失去了那份依靠和安宁。从此,家不再是家,而只是她生命中的驿站罢了。她只是寄居在这人世间,成为一位漂浮不定的旅客,像一片枯叶,没了大树的根系,从枝头凋落,随风飘荡,再无羁绊。
梦的清澈写出了思念,梦的平淡写出了渺茫,梦的内容写出了孤独。杨绛先生仅仅描写了一个梦,而它却惊人地展现了作者对逝者无限的爱与思念,展现了这人世间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
书中没有让人悲痛欲绝的词句,也没有让人撕心裂肺的吼叫,然而就是在这种平缓的笔触下洋溢着对丈夫和女儿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有对至亲的怀恋,也有对过去的缅怀。但更多的,是杨绛先生在经历岁月的洗礼后面对生死的那份坦然。
睹物似睹情,读书如读人。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个人间本就没有单纯的快乐,所谓快乐总夹杂着烦恼与忧愁,或许这个世界本就没有永远。
《我们仨》让我们在赞叹大师的风华绝代时,在动情于朴素浪漫的爱情时,在钦佩先生的豁达态度时,依旧真真切切地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缺陷,如愿与遗憾。或许,这本就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人资1802班 李熠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