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 南京财经大学

第274期(总第435期) 2019年4月16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生态智慧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生态智慧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生态智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本版特约编辑毕业生“博物展”纪念青葱岁月毕业生“博物展”纪念青葱岁月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 张媛媛

  当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之一。高校应充分利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力量。
  一、在第二课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今世界,各色各类外来文化层出不穷,网络技术极为发达,一些消极、腐朽的价值观也在慢慢影响大学生,这一切都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一直以来,高校中的第二课堂都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在高校第二课堂平台上完善和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民族性格以及振兴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今天,我们在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搭建了解祖国悠久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平台,是为了能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
  (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教化功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事物、新思想、新情况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许多负面观念和信息。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迷茫。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大学生知识结构,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更好地充实大学生的素养,影响大学生的言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三)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需要通过开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学校的环境中,让大学生能够普遍参与进来,在参与过程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懂得分辨善恶美丑,并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构建和谐美好校园共同体。
  二、在第二课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在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就是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中,注重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教育资源,达到“树人”的目的,从而提升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凸显教育的生活化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形成的,真实记载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在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让大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的情感。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凸显教育的实践性第二课堂是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都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良性关系。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培养和拓展自身多方面素质与能力。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紧密结合实际,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主线条,突出专业特色,开拓创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实习实践中。
  (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凸显教育的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校园活动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精华内化于青年学生的心智,外化于青年学生的行为,坚持知识、情感、行为的有机统一,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完善健全人格。
  (四)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凸显教育的时代性当前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活跃,观念碰撞较多,只有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打造强有力的新媒体阵营,形成传播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在第二课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探索
(一)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但中华传统文化不等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条件、政治因素、科技水平和人类认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时宜、消极的甚至是糟粕的东西。因此,高校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不断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兼顾学生文化基础与兴趣需要,避免传统的说教方式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基本上已经是“00后”,其中不乏有人受到网络不良思潮影响,真正阅读古诗文,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机会较少。在高校第二课堂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意对传统经典中的现代因子进行挖掘,在新时期新语境下进行阐释,不能过于居高临下,故作高深。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和广度进行挖掘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兼顾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兴趣需要,用他们更乐于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传承和推广,从而激发大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能够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交流、学习、锻炼的平台,不仅可以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还可以成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育了大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和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能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帮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本文为南京财经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成果摘编,课题编号:DJ201736)
供稿: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