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奔跑 同心追梦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教育话题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教育话题
编者按:三月的中国,春意正浓;三月的北京,世界瞩目。今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场春天的盛会,催人奋进,凝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必将助力我们在追梦圆梦的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今年全国两会,教育仍是热点话题。我校师生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介,密切关注两会动态及相关报道,并围绕教育等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畅谈体会和感想。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倾听师生们的心声吧。
(以下采访对象分别以师生的姓氏笔画排序)
马福民(信息工程学院老师):新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这正是我们伟大民族敢梦想、勤奋斗、勇创造、重团结的精神凝聚的伟大成果。日益强大的祖国,使得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对未来的社会经济、科技、国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充满期待。在接下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作为一名建设者、参与者,我将深刻领会两会精神,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保持初心,在行业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一名教师职业者的梦想。
王庚(经济学院教授、省政协委员):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已然成为热句。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方面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在实现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教育面前依旧存在很多难关,比如教育上重应试轻素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对于这些问题,从个人从教37年的实践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提升教师地位和待遇,吸引更优秀的人加入教师行业;加强校际间师资流动;制定中小学乃至大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在大学里进一步加强爱国爱家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让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去农村支教。就自身而言,今后也会加强对这方面的调研,对此类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提案和建议。我将尽自己作为教师的一份绵薄之力,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努力践行高质量高公平的教育体系,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助力教育强国强省和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王漱蔚(新闻学院老师):“教育”历来是两会热词,作为高校老师,我今年关注了“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等内容。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数量已非常可观,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人数不少的最优秀的一批精英青年仍到国外求学,创新科学中仍较少来自于中国的大学,前沿引用和借鉴仍大量来自外文翻译。从高等教育规模大国走向高等教育水平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本强国,成为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迫切使命,而建设“双一流”正是实现这一伟大跨越的战略保证。
李骏(法学院党委书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高等教育再次提出要求: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首先是要加强师资队伍与师德师风建设。我校新学期第一次会议就以“人才”为主题进行工作研讨与部署,校党委书记张利民提出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求,促使学校各部门、各学院提升服务意识、搭建发展平台,创设人才发展的浓郁氛围。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基层党支部每周学习日、每周教学研讨、院学术会议等契机,加强理论学习与业务研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与业务水平,切实履行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杨继军(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江苏是外贸大省,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实践基地。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历史悠久,社会认可度高。我们坚持“内部培养”抓提升、“外部引进”高起点的原则,为专业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首先需要加大加快人才引进力度,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其次,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人才的竞争优势。另外还要拓宽平台和基地建设,与国内一流企业合作,提高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肖璐(新闻学院老师):2018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全党全国上下把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一系列重大改革向纵深推进。全国两会是观察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最佳窗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将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凝聚起继续前进的奋斗力量。作为新闻学院教师,我为祖国的伟大成就倍感振奋,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武华清(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均取得沉甸甸的成绩,中国人民收获了更多自信和勇气,举国上下呈现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良好局面。作为身处在这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理由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的“中国答卷”而感到自豪,同时也应该明白实干才是最好的语言,紧紧抓住时代新机遇,牢记嘱托,追梦前行,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征程上过得更充实,走得更坚定。
赵磊(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热句,而高等教育想要做到公平而有质量,首先要解决城乡、东西部教育水平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农村及西部地区想要提高教育水平,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硬件建设;必须要提高低教育水平地区的教师待遇,留住人才,加强师资力量。其次,想要做到有质量的教育,就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教师要秉承教书育人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对学生充满爱心。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做学生的朋友,引领学生三观的形成,让学生心理生理都成人。同时,要与时俱进,教师要学会将新兴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调整,重点加强本科人才的培养。南财作为江苏省第一所财经类高校,今后要打造特色,坚持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做有特色的大学;重点发展金融、会计、粮食工程等强势学科,保持优势;多元化发展,力争多专业并举。
殷建新(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以内涵式发展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成为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的现实迫切要求。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就是建设高质量的教育,由注重特色品牌、注重师生成长、注重结构优化、以育人为本和考虑社会满意度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我校正在全方位深入挖掘发展动力,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与思想上的束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制度,让师生心存获得感和归属感,拥有主人公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相信南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丁瑜天同学:全国两会上白岩松提出的“提高非名校经费标准,吸引名师”,这个提议有助于打破学校之间的断层,缩小非名校与“双一流”名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投入较多经费到非名校可帮助他们吸引优质教师资源。另外,我十分赞同江苏省教育厅提出的加强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陷入心理健康的漩涡。最后,我认为,关于国家提出的公平教育,要扶持乡镇教育、特殊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等是很有必要贯彻实施的,这和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是不谋而合的。
朱思佳同学: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不仅要培育优秀的人才,还要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平台。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和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升培养人才的水平和技术服务的附加值。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一代,我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样蓬勃的发展也激励着吾辈青年,矢志不渝,努力学习,知行合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邢一扬同学:“惩戒学术不端”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学生也应当从自我做起,不投机取巧,踏踏实实做学业,勤勤恳恳求真知。学习的路上,可以“走捷径”,但不能“抄近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吴宇清同学:尽管我国科学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基础研究领域还需有更多原创性突破。我国的原创性研究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尖端和核心的技术必须也只能靠自己创造,我们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应该是未来中国教育努力的目标。
李玉兰同学:关于全国两会提出的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问题,我认为加强高等教育建设得先抓重点,搞好优势学科建设,扩大影响力,以(下转二、三版中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