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南京财经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学校深入实施“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推动转型发展,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精准施策、创新实干,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南京财经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过去五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大力提升内涵建设水平,较好地完成了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学校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加强思想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根基不断巩固。开展“学习十九大,拥抱新时代”主题宣讲活动100余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开展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进一步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双抓双促”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走访教师、学生及家长6000余人,解决问题200余个。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着力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一院一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出台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惩的首要标准。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形成教师爱岗敬业的良好师德风尚。切实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成立职业生涯发展辅导员工作室和同心圆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工作室。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辅导员沙龙等活动,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
强化阵地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稳步推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江苏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获批为首批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召开全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划、部署、监督、检查和考核。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传统阵地和网络阵地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校园新闻媒体、网络、内部刊物和各类讲座论坛的管理制度。建立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校园舆情的管理和引导。学校荣获“江苏省教育系统新媒体宣传应用奖”,并连续3年获评“江苏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全省教育信息工作表扬单位”。
(二)坚持党建先导,党建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坚持工作机制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卓有成效。出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组织生活会若干规定、“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学习日”、提高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意见等6项制度,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推行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强化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大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带头人”比例达到90%。精心组织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业务工作水平。着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1个教工党支部入选教育部首批培育创建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校荣获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工作创新”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1个基层党委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8项党日活动荣获省委教育工委“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依托党校主阵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共培训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1万余人次。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党委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事业为上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完善干部监督考核机制,从严从实管理干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出台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加大干部挂职锻炼力度,选派干部参加“789”青年干部培养计划、80后县处级年轻干部下派挂职、博士服务团、科技镇长团、村镇第一书记等挂职项目,累计派出40余人次。
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出台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实施办法。成立“党委主体责任办公室”。建立“一岗双责”、年度双报告、述责述廉、履责记实等工作制度。逐级逐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力配合省委巡视组开展工作,从严从实抓好巡视整改落实工作。开展校内巡察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建立纪委委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在各二级党组织设立纪检委员。遴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邀监察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扎实开展作风建设自查自纠专项行动,全面启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深入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扎紧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积极践行“四种形态”特别是谈话函询“第一种形态”,共受理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156件,通过谈话函询方式处置50件,对5人进行了诫勉谈话、组织处理和问责追究。
凝聚各方发展力量,统战群团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学校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和党外人士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召开了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深入推进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召开了第二次团代会和第五次学生代表大会,出台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从政治上和生活上关心离退休老同志,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党外人士受到中央表彰2人次、省委表彰9人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两次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获评全国高校“示范团支部”1个、“活力团支部”1个。学校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统揽发展全局,办学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科学谋划发展,学校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集全校智慧,科学编制“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并全面实施。出台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1个项目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成功举办建校60周年系列活动,总结了办学经验,厘清了发展思路,扩大了社会影响。抢抓重大机遇,入选“江苏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创新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着力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结构与布局进一步优化。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显著提升。大力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开展辅修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加大教学奖励力度,改进教师教学评价机制。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改革,加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工作,完善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改革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强化导师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5个专业入选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博士人才项目共录取博士生29名,目前已毕业4人。学校承担的2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获得教育部专项奖补经费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等各项活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升学出国率达到20%。
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出台并实施杰出人才队伍建设、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校聘教授、副教授等一系列人才工作制度。五年来,学校共引进人才269人。其中,“卓越计划”10人,“攀登计划”50人,“培育计划”151人,国内高水平博士237人,海归博士25人。新增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学校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团队入选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教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特聘教授3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9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6人。1名教授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1名教师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52人入选校“高端人才支持计划”,171人入选校“青年学者支持计划”,98人入选校“海外访问学者支持计划”。
打造核心竞争力,学科学位点建设成效明显。出台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加强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建设,3个学科顺利通过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二期项目验收并成功入选三期项目,获批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5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大部分学科的排名较上一轮有所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300强。进一步强化学位点布局和学科专业的优化整合,新增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
完善激励机制,科学研究实力大幅提升。落实“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努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科研管理模式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出台学术成果奖励办法、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机构管理办法,鼓励广大教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在科研项目、奖项、平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承担国家级项目21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7项。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项。合作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标准验证单位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各类省级研究机构10个。学校科研经费五年总量达到2.8亿元。
发挥优势特色,社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空间。发布《中国粮食发展报告》《长三角粮食发展报告》《江苏粮食产业发展报告》,协助国家粮食局制定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和《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江苏产业发展报告》,现代服务业智库获批省级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科技园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获批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建成江苏省厅局共建科研机构8个。承担各类横向委托研究课题500余项,撰写专题研究报告近50篇,获得省级领导批示成果23项。学校继续教育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获评“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继续教育学院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推进对外开放,国际化办学水平稳步提升。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64所大学和机构签订了国际合作交流协议。每年赴海外学习的学生人数达280余人,毕业后赴海外高校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人数达300余人。大力推进留学生教育,开设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1+4项目”,共接收留学生882人次,生源国别丰富。全面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派出119批221名教职工赴海外访问、研修或学术交流,长期外教数量保持在40名左右。商务孔子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开展,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学校获得“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名外籍专家获得“江苏国际合作贡献奖”。
(四)促进和谐发展,办学环境不断优化强化内部治理,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健全。制定《南京财经大学章程》并获省教育厅核准实施。坚持依法治校,入选省教育厅“依法治校改革试点校”。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出台贯彻“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修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和学术委员会章程。强化学院办学自主权,构建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教代会“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征求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离退休同志意见机制,定期召开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加大建设力度,校园环境持续改善。福建路校区65000㎡科技楼和仙林校区25430㎡青教公寓正式投入使用。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800㎡、艺术楼2000㎡改扩建工程。完成校史馆建设和仙林校区道路楼宇标识系统一期工程。制定并实施仙林校区绿化规划,樱花大道、天鹅湖等校园景观建设成效显著。建成水电节能监控平台与能效提升系统。完成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校园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强化国有资产全口径全过程管理,规范做好各类采购与招标工作。固定资产稳步增长,图书文献资料不断充实。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范。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切实关爱师生,师生归属感不断增强。在资金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优先保障民生。着力改善教职工待遇,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调整基本工资与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并补发到位。按规定上调了交通费补贴标准和公积金缴存基数,及时补交住房公积金,补发住房补贴和交通补贴。用足政策,大幅提高教职工福利费。完成6000㎡教师工作室改建工程,新增教师工作室284间。在仙林校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建成空气能学生热水洗浴BOT项目。开通贫困生“绿色通道”。地方校友会由原来的14家增加到现在的30家。新增各类社会奖助学金项目30余项,奖助学金年发放额达到250万元。完成花园路5号209户住户不动产证办理工作。完成花园路15号土地属性变更和竣工验收备案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五年,学校的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关心与帮助,离不开历代南财人的接续奋斗,更离不开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同心同德、拼搏奋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向各级领导,向学校历届老领导和离退休同志,向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学校党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学校党委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学校党委弘扬法治精神,坚持依照大学章程办学,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推进规范管理、民主管理,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学校党委统揽事业发展全局,聚焦办学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大力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以改革创新举措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五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学校党委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同时,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员工、发展依靠师生员工,切实关爱师生员工,努力创造师生员工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有利条件,为学校事业发展汇聚了强大合力。
当前,纵览国内,我校在全国省属财经类院校中处于第二方阵,排名靠前的部属财经类大学均进入全国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排名在我校之后的几所省属财经类大学相继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环顾省内,12所兄弟学校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名单。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严峻,时不我待。
通过对标找差,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改革创新方面,我们步子迈得还不够快,力度还不够大,有些措施还不够到位。在内涵建设方面,办学优势和特色还需要进一步凝炼和凸显;拔尖人才培养、高水平团队、高峰高原学科、国家级平台、重大科研攻关、重大国际合作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瓶颈;学校债务压力较大,办学资源与事业快速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获取能力不强,使用效能不高,共享程度不够。在党的建设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基层党委引领事业发展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有些党员干部的发展理念滞后,站位格局不高,发展视野还不够开阔,创新力、执行力、协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改革意识,必须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实干!二、发展目标和思路今后五年,是学校深化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期,是学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的决战期,也是推动转型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的重要机遇期。全国教育大会为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目标新实践,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为学校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国家“双一流”建设、“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的推进实施、新一轮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立项建设、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都迫切需要我们主动寻求创新和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争创一流。
(一)发展目标凝心聚力、创新实干,把南京财经大学的事业推向更高水平,是新一届党委的历史使命。未来五年,学校要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实现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升级,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实现显著突破,整体办学水平进入全国省属财经大学第一方阵。
(二)发展思路今后五年,学校党委将进一步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以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为主要路径,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坚强保证,科学实施“创新、特色、人才、开放、民生”五大战略,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
1.创新战略深化制度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改革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改革。深化组织创新,探索学部制改革,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破学院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管理创新,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深化技术创新,加强在线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研究、管理的融合。
2.特色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为统领,集中优势,重点突破,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彰显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努力成为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的“财经智库”。发挥传统粮食学科优势,围绕国家粮食领域重大问题开展持续性研究,在国家层面发出南财声音、发挥南财作用、产生南财影响。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凝炼并打造新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研究领域和方向。
3.人才战略坚持引培并举的原则,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新团队的引进。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殊政策。完善人才培育机制,着力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提升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推行分类管理,建立多元薪酬体系,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和氛围,促进人才发展,确保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好”。
4.开放战略全面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拓展国际办学广度和深度,做好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工作,围绕教师、学生两个群体,抓住人才培养、学科科研、师资队伍三个重点,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深化与政府、行业、企业间的合作,加强与区域发展的融合,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
5.民生战略着力化解学校债务。进一步释放改革发展“红利”,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惠及全校师生员工,保证师生员工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深化绩效工资改革,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收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善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提升广大师生的幸福指数。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党群干群融合。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今后五年,学校将在优化布局、协同发展、完善治理、资源共享、增进福祉等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优化建设布局,形成高水平大学办学体系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六个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强化专业内涵建设。面向国家级一流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二期工程,建设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特色鲜明的专业。探索实行本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辅修教育制度。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着力构建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持续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工作。系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大力倡导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以优异成绩通过项目验收评估。持续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深入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与监督,健全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积极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以及各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优化学位点布局。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下转第二版)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