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循“三因”理念 探索财经类高校思政工作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三因”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也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把握“事”与“化”、“时”与“进”、“势”与“新”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
一、“因事而化”,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职业发展教育等全过程
因事而化,就是借助相应的事物而实施教化,通过“事件”“事理”“事实”来为大学生指引方向,化解思想问题。我们要将思政工作与日常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有效发挥同向同行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教学而“化”,就是要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推动思政课堂、课堂思政的教学。思政理论课堂教学以及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融入,依旧是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思政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深理论学习,厘清“四个自信”与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全面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尤其针对财经类学科的特征,深刻把握政治和道德方向,切实把立德树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来。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第二课堂而“化”,就是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育人效果,是一种更易于被大学生群体接受的“软教育”。因此,利用好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育人阵地,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职业教育而“化”,就是要以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契机,构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格局。财经类高校在培育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因时而进”,就是要紧贴时代发展脉搏,针对新时代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
财经类高校的大学生,接受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活跃。这就要求思政工作既要坚持基本原则,又要积极推进教育理念、方法手段的全方位创新。
1.紧跟时代潮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学习新模式,创建“互联网+思政”工作新平台,探索发展各类各层级的校内自媒体,组建网络舆情监督小组,引导大学生主动研究、判断舆情,有效发挥网络思政工作为社会减压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便利,利用微课、微博、微信等新事物,将知识内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
2.摸准学生思想脉搏,紧贴专业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更要注重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认知,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青年人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扩展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的理论视野,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时代认同感。
3.关照社会现实,及时激浊扬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同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解答,同一事实却在媒体呈现截然不同的报道与宣传,使得参差不齐的各类讯息挑战着大学生的传统认知。此时,更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功能,充分发挥思政理论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的双重属性,进一步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匡扶正义的能力。
三、“因势而新”,就是要根据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更新工作思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1.全面认识新形势,借用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精致利己主义盛行,而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市场经济中趋利原则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便利,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利用网络舆情小组分析报告、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持续对在校大学生的政治观点、心理健康、学习情况、关注热点等数据进行采集、观测与综合分析。从而通过打造校园媒体矩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整体构建起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立体化的网络思政互动空间。
2.准确把握新面貌,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新媒体的优势传播力度,助力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积极推进“互联网+学习资源”建设,针对当代大学生日常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发挥实时网课交流可以无缝对接的优势,实现流畅沟通。围绕思政理论课堂、党课、第二课堂、职业发展教育课堂及实践课堂的要求,开发和建设精品网络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
3.积极更新工作思路,创新教育机制,突出师生双主体。从单纯的教与学,过渡到高校思政工作格局中的师生双主体。首先应不断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理论水平。同时,可以组建以专职辅导员、思政理论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小组,形成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的新型育人机制。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新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思政教育要因事而化,言之有“物”;要因时而进,培养财经类高校正确的价值观;要因势而新,契合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发挥校园文化同向同行教育作用。
(注:本文为南京财经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成果摘编,课题编号:DJ201728)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