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仙林十年
十年前的九月,我跟父母坐在大包袱小行李之间,周围几乎都是南下的学生,随着火车一起缓缓靠近南京这座六朝古都。那时还不流行高铁动车,地铁2号线还未通行,手机是小小的屏幕,父母正值壮年,而我是大一新生。
十年前的2008年,不仅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同时也是整个中国的大年。那一年我们经历了阵痛,汶川地震震动了世界,也刺痛了全国人民的心。但同时我们也体味到了自豪:那一年的北京,向世界豪迈展示实力,奥运奖牌一百金,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体育大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人第一次进行太空出舱活动,在茫茫宇宙中留下了属于国人的痕迹。大众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经济水平的提升,要求有更加宽敞舒适的家园,房地产建设热火朝天,神州各地的大楼拔地而起。那一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中国人再次站了起来,向世界宣告着大国的崛起。
那时的我,告别家乡,来到南京,来到仙林大学城,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而雀跃。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一字排开,气势宏伟,以开放的姿态向学子展开怀抱。每个人都满怀希望,美好的未来仿佛已经伫立在不远的前方。而我也在感受着新时代的气息,汲取新的知识,适应新的环境,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那时的仙林虽已让我倍感欣喜,但实际上城市化的建设才刚刚开始,通往火车站和市区的公交,仅有97路和70路。高楼已经开始耸立,但从后山望去,不远处还散布着棋盘般的田地。那时的我未曾想到,自己会以“一名教师”的新身份在仙林盘桓十年,且往后的日子也将迁延于此。
我见证了仙林十年间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最先直接感受到的是周边生活的变化,2号线在我大二那年正式通车,去江宁访友不再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人们聚会饮食的场所也不限于“大成名店”和传说中的“大坑”“小坑”,金鹰的一期、二期逐步建起,仙林湖也从原本的雏形成为现实。随着房价的上涨,房地产建设的突进,一座座高楼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仙林已成为南京的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和高素质人口聚居地。
从本科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与日俱增,给予学生的补贴也越来越多,学习环境也更加舒心。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切实普及到了大学生们的身上。我就是在从改革开放30周年到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成长,从懵懂无知的学生,转变为踌躇满志的青年教师。
初入南财校园,明亮的青年教师公寓、宽阔的马路、郁郁葱葱的草木,还有窗外远处山间传来的鸟鸣、学生的喧闹声,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更加踏实笃定,信心百倍。2018年的校园,经过十年的积淀又展现出新的活力。校内共享单车方便了师生出行,移动支付便利了我们购物,微信等联络工具加深了彼此间的交流。课堂上,教学设备更新换代,各种多媒体器材的运用,能够更加形象高效地传播知识,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再仅限于课堂,课下的交流,各种数据库软件的使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给新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是新的时代。改革开放40年,给我们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学术环境,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大时代下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难得的机遇,如同万象更新的仙林,如同焕然一新的校园,去适应时代,改变自己,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新闻学院 张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