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新论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力量之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不仅是历史文化学者的时代使命,也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使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逻辑上具有必然性,在内容上具有可行性。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
1.以文化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利于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深广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复杂的社会现实之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解读与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的提炼与升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一脉相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利于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核心价值观思想,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2.文以载道———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道德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和精神实质上高度同一,决定了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摄取。依托优秀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学生在古今对话中明白道德规范的价值、在前人垂范之中形成道德规范的自觉。同时,我们必须关注到影响行为选择背后的伦理道德,将用现代话语所阐释的思想道德规范深远影响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
3.君子之道———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利于大学生自省自强。优秀传统文化中文化习练与道德修持相互依托、互为表里的现象值得我们借鉴。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缺乏审美、缺乏利他意识”,缺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充斥着“精致的利己主义”,缺乏“精神之钙”。这种缺乏根本上源自传统文化滋养缺失下的身份迷失。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在于以大儒先贤、祖辈先人的所思、所言、所行对话今天的“读书人”,从而唤醒沉睡的身份自觉、文化自觉,形成内在道德自省自重自持的强大动力。
4.腹有诗书———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传统文化的流传是一个道德教化的过程。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经典篇章的研读展开,思想教育的过程也是熟读典籍的过程。另一方面,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还包括民俗、服饰、传记等载体再现。这些内容的纳入,将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精髓,理解文化内涵,确立文化自信,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校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达成共识,高校学生对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也高度认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出深厚的情感。但在实践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各种问题。
1.课程设置藩篱区隔,内容碎片化。部分高校尽管在通识课程项下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也碎片化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但囿于学科限制,两门教育课程的呼应与延伸均显不足,未能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通,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规划性。
2.教育方式陈旧单一,载体运用不充分。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领域,突出表现为: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缺乏深度历史背景介绍、文化人伦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延伸拓展;将课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课堂,第二课堂付之阙如;资源载体运用不足。
3.思政工作者文化底蕴缺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看,高校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科学研究方法,无法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系统进行学科层面的科学贯通;受工作体量等客观环境制约,高校辅导员主观上对推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借鉴和应用缺乏积极性。
4.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亟待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与熏陶也是一种教育形式。目前有些高校在校园建设上,过于偏重硬件楼宇的建设,忽略文化软环境的营造,缺乏大学应有的诚朴厚重;在文化活动上,过于强调和突出青春活泼,而忽略了大学生成材成人的目的使命。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突破
1.教育课程设计上,找准课程开发的着眼点、着力点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点在哪里、应当以何种形式融入进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到底应当如何解读、以何种形式解读,这些问题的回答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者或者传统文化教育者,都无法回答。这就需要我们找准“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思想政治教育各课程章节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创新的课程体系;充分认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内容的不同;辩证研判历史文化与时代价值的平衡;理性对比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之利弊。
2.师资队伍建设上,体现学科领域的包容性、交融性
推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传统文化学科教师的教学研讨机制,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文化素养,明确传统文化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的方向性;鼓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习修传统文化,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优先选聘具有传统文化教育背景的青年进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中。
3.教学资源运用上,实现教育过程的立体化、亲民化
以第一课堂为主要教学途径,创造性将社会实践项目、艺术教育活动、课外实践教学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活泼教育氛围,丰富教育层次;充分发掘第三课堂的教育资源,抢占网络思政教育高地;鼓励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实现自我教育,实现“寓教于行”。
4.校园文化建设上,激活校园主体的活力、创新力
充满文化气息的和谐人文环境是衡量一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水准重要标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展开的重要场域。各高校应当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通过雕塑景观陈设、名言警句的刻立、主题活动的创设,推动校园人文建设,通过软、硬环境的营造凸显大学的厚重,促成大学生文化品格的形成。 (注:本文为南京财经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成果摘编,课题编号:DJ201809)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