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夫斯基曾这样评价“教师”职业,这句话也正是我校新闻学院副院长刘泱育老师在7年执教生涯中笃行的格言。
课堂上,刘泱育幽默风趣,讲授内容生动又不失深度,深受学生喜爱。2011年他获得我校“新进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5年被评为南京财经大学第八届“我最喜爱的老师”,2017年获得校教师教学公开赛一等奖。
课堂外,刘泱育潜心学术研究,2013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6年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9批特别资助项目。他的研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5年获首届“新闻传播学国家学会奖优秀学术奖”,2016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苏省“333工程”(第3层次)培养对象,2017年入选“南京财经大学青年拔尖人才”。
职业与兴趣相契合
刘泱育2000年从河海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后,从事过5年“专业对口”的外贸工作。虽然这个工作挣钱不少,但并不是他所喜爱的工作。闲暇时,他常常思索“从事一门职业”的真正意义,“我渐渐认识到,最理想的职业应该是与自己的兴趣相契合的。判断‘好工作’的标准不是挣多少钱,而应是这项工作是不是与自己的兴趣‘合二为一’。”刘泱育说,“我在大四时曾给大一新生作过如何学习英语的讲座,学弟学妹们当时的掌声和喝彩声让我感到极为享受。当我从事外贸行业的工作之后,经过认真比较,我认定‘教师’这个职业才是我的兴趣所在,是我愿意为其奉献终生的职业。”
为了做一名大学老师,实现自己的理想,刘泱育于2005年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苦读6年后,于2011年获新闻学博士学位。之后,刘泱育来到我校新闻学院执教,终于实现了自己追求的“以兴趣为职业”。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当被问到自己有什么独特的教学方法时,刘泱育表示,“首先在心态上,不能将‘上课’只看作‘讲课’,而是要把它当作一个‘与人为善’的机会,一个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心得识见的场所。其次是在课堂上,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刘泱育在教授《新闻评论》这门课时,为了采用当天最新的新闻作为评论对象以吸引学生,他设置闹钟,早上4:30起来备课至6:30。他首先搜寻《人民日报》电子版的新闻和“人民时评”、《中国教育报》电子版的新闻和“中教评论”、《中国青年报》电子版的新闻和“青年话题”,以及《现代快报》电子版的新闻和“社评”。通过报纸的“新闻选择”,确定当天课堂上要讨论的新闻热点。为了激发学生们的讨论,刘泱育还到“优酷”网去下载拟作为讨论对象的新闻的短视频,并融入到课件中去。
在最近5年的《新闻评论》教学实践中,他订购了《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和《金陵晚报》多种报纸,上课时每两位学生发一份报纸,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练习完成新闻评论的选题———从报纸中选出一条最想评的新闻,而后依据新闻传播学理论(异常性、社会意义、复杂性)来论说选题的理由,并动手写新闻评论。
在上午的课堂上进行新闻评论写作教学时,刘泱育要求学生用手机将刚写完的新闻评论习作拍照,课后整理成WORD文档,于当天下午13:30—15:30之间通过微信上传给他。刘泱育则通过微信对学生所写的新闻评论一一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后经反复修改定稿,于16:00前投稿给报纸的评论版。经过刘泱育的悉心指导,2016级新闻学专业的唐凌峰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谢婉琳两位同学的新闻评论得以发表在《现代快报》上。
刘泱育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后指导,虽然并不能计算为“教学工作量”,也没有带来任何经济上的收益,但他的付出赢得了学院领导、同事的认可,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南京财经大学“先进工作者”,2018年获得学校首次评选的“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科研以书房为乐土
工作之外,刘泱育最喜爱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书房中静静地看书。书房的上千册图书中,新闻传播学的书只占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方面的书。他认为,无论做何种研究,想象力都是最重要的,因此,只要“会读书”,任何学科的书都可以为我所用。自2008年攻读新闻学博士学位以来的10年中,他一直在做中国新闻传播学界泰斗方汉奇先生的个案研究,并于2013年出版了《治学与治己:方汉奇学术之路研究》,2015年出版了《以兴趣为职业的“记”者:方汉奇传》。2018年“方汉奇研究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从民国启程:新闻史学意见领袖方汉奇申论》(暂定名)也即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泱育多次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若想工作做得好,生活过得好,以“严于律己”的方式来“珍惜时间”必不可少。他在手机上安装了时间管理软件“Mr.Time”,每天统计自己做各种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并以“记日记”的形式书写每天的“史记”。他笑着说:“我的日记写法是‘刘泱育式’的,每天的日记都分为日计(计划)、日思、日读、日写、日行、日省等六个部分。有了这样一个写日记的格式,我不仅能清晰地省察过去的每一天是怎样过的,同时也方便制定计划并对周期性的工作提前作出预判。”
刘泱育的时间观念很强,但并不意味着在他的生活中只有教学和科研。实际上,他之所以花精力管理时间,主要是为了在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能够有时间享受生活。他酷爱观看足球比赛,一年中看了上百场足球比赛。“足球比赛的结果谁都无法预料,看足球能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他还喜爱看英文电影,以此来享受生活。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
刘泱育的许多学生都说,刘老师就像是我们的一个最亲近的大朋友。只要向他提问,不论是在邮件中、QQ上、还是微信里,他都会予以悉心解答。“学生愿意找我,不是因为我水平高,而是因为‘好说话’。和我来往的‘交易成本’低,只要时间安排的开,对于学生的要求力争‘有求必应’。”刘泱育笑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与刘泱育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他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对每位学生的关爱。“我享受教师这个职业,享受与学生相处的时光。我定了个50岁以前的‘小目标’———争取做100场‘与人为善’的公益讲座,不收任何费用。我这么做,是因为自己能够从黑龙江的农村走出来,得到过许多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今天,在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时,理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践行‘人生以服务为目的’,通过帮助学生成长,使得‘社会因教育而光明’……” 记者 陶丽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