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 南京财经大学

第254期(总第415期) 2018年3月1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知识堆砌培养不出复合型人才知识堆砌培养不出复合型人才三分钟三分钟辞旧迎新辞旧迎新中国红中国红烟火气烟火气木香木香(上接第一版)(上接第一版)本报编辑部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知识堆砌培养不出复合型人才

  时代呼唤复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学科领域的重要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专门型走向复合型。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局限于一才一技一艺,亦即这个意思。
  众所周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偏重于专业对口,强调“术业有专攻”,其好处是能发挥人才在各自专门领域的最大才干,大大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然而,在“大智移云”的数字化浪潮面前,专门型人才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为不少曾经炙手可热的“熟练工”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智能机器人取代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专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学科之间缺少联系,学术视野高度受限,创新思维严重匮乏,“一根筋”式思维、“匠气十足”的专门型人才已经开始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新时代亟需一大批能够在更大空间思考问题、更高层次把握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其复合性体现在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虽有千条万条,但殊途同归,那就是必须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对于这一点,全社会已形成共识,无需赘言。
  但是,笔者注意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通识教育存在知识堆砌的倾向:课程体系缺少整体设计,一味考虑知识的跨界性,所学知识之间缺乏内在逻辑关联,表现为知识的简单拼凑、“复制粘贴”,如同“课程大拼盘”。其结果是,培养出的人才看似“无所不能”但又“无一精通”,好比“万金油”,这样的人才其实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事实上,每个人的天然禀赋、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即使在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情况下,“专业的事交给专门的人去做”照样继续适用,因为复合型人才不可能、也不应该所有的事情都会做、都去做,而是需要知道什么事情应该交由谁去做和怎么做。
  笔者以为,复合型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是知识迁移能力,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因为任何新的学习都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等基础上进行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其实就包含着这层意思。学校教育需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遵循“教是为了不教”之理念,让学生“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而不是培养只会“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 李理
供稿: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