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万到二十二
“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每个人都是独处的孤岛,所有的屈辱与苦难只适合在深夜独自咀嚼,毕竟时过境迁、世态炎凉,而所谓的人情世故不过冷暖自知,可是,明天总该要笑着面对。这或许就是我看电影《二十二》最真实的感受。
《二十二》是一部关于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国幸存的“慰安妇”的长篇纪录电影,片中没有一位专业演员,更没有所谓构思精巧的脉络,甚至语言都不是大众广为接受的普通话,然而它却在上映一周后交出了票房达1.2亿的成绩。
在观看《二十二》之前,我曾被同导演的作品《三十二》感动到泪流满面,记得有篇影评这样说:“(片中的)打光、配乐、镜头都让整部纪录片弥漫着悲伤的气氛,因此观众会为之愤怒,为之悲怆。”然而两年后,当导演郭柯带着同样题材的《二十二》回归时,那些打光、配乐全都没有了,他用不加任何修饰的方式记录下了曾被迫充当“慰安妇”的老人们最真实的生活,我想这种耐人寻味的表达方式也正是电影《二十二》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她们,正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影片中很多老人的名字是被框起来的,她们已经永远离开了。也许很多人在了解日军对待“慰安妇”的兽行后会义愤填膺,可是当涌入头顶的热血退却之后,却是石沉大海鸦雀无声。我们消费着老人们的痛苦,逞一时口舌之快,但也将老人们推向了深渊:伴随着一次次的曝光,她们不得不将早已结痂的伤口撕得血肉模糊,周围人的非议、陌生人的拜访让她们宁静的生活被惊扰。电影《二十二》则立足现实,从最真实、客观的角度记录下了老人们现如今的生活和最朴实的内心感受。
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一位日本志愿者转述的情节:她给老人看日本军人老了后的照片,没有听到预料之中的咒骂,有的只是一句嬉笑:“没想到日本人老了,连胡子也没了。”曾听过“一笑泯恩仇”,却总怀疑是因为仇恨没能大到令人痛不欲生,然而这样一位承受了国恨家仇的老人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她让我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屈辱的承受者,这些老人们都有权哭泣、绝望、痛不欲生,然而她们现实的生活却充满了欢声笑语。虽然那些岁月给予的血淋淋的伤口只能由自己在孤夜中独自舔舐,可是生活仍旧要继续,痛苦是应该留给死人祭奠的,活着的人要用力去活,因为“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从二十万到三十二,从三十二到二十二,这些老人们正一步步淡出这个世界。往事不堪回首,痛苦无需回味,与其一味纠缠过去,不如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虽不会忘记历史、忘记仇恨,但也不会放弃索要应有的歉意,更不会让仇恨损害感受幸福的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1601班 展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