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先后下发了文件(教发[2000]12号、(苏政发[2000]24号),同意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南京经济学院并筹建南京财经大学,同时撤销原三校建制。以此为标志,南京财经大学筹建工作正式推开。
随后,由原南京经济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徐从才和党委副书记李时华,原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董新华和校长汤曙东,原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华明等五位领导同志组成的“新的南京经济学院暨南京财经大学(筹)筹备组”即宣告成立,筹备组正副组长分别由徐从才同志和董新华同志担任。
筹备组成立后,两三个月里多次在镇江的桥头校区召开会议,先后研究和确定了2000年本专科生招生计划、师资引进工作、桥头校区新建教学楼问题等,还听取了原财经高专领导所作、在桥头校区周边征地筹建南京财经大学主校区方案的介绍,观看了拟议的主校区建设规划模型沙盘,一个三校区(福建路校区、花园路校区、桥头校区)办学、主校区建在桥头的规划方案已见雏形。
主校区建在何处,这是事关学校发展千秋大业的核心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建校筹备组亟待解决的重大决策。依托原有的办学资源,就近向周边拓展、建设主校区当然是首选方案,然而桥头校区的周边环境,缺乏兴办一所现代化大学的基本依托条件,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有没有更合适的备选方案,便成了我们当时经常思索的紧迫任务。
6月8日,筹备组又一次在桥头校区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除了筹备组领导成员之外,还有办公室人员张进、张金龙和祝庭辉等同志。大家先就地考察了桥头校区周边准备用于主校区建设的土地情况,然后进一步研究了欲征收土地的区域、位置和面积,以及主校区的办学规模、主校区的建设规划和建设工期等问题,并且邀请了规划设计单位的领导前来桥头看地形。当天会议结束后,与会同志乘车从镇江桥头校区返回南京,一路上仍不断地谈论着主校区建设的话题,当车子进入南京地界经过亚东地区(仙林)时,和董新华、刘华明同乘一车的原省经干院教务处处长祝庭辉同志提出一个看法并介绍了一个情况:一是,既然三校合并组建新校要征地建设新校区,那么在镇江桥头征地和在南京择地征购应该都是可选方案。二是,据了解,南京师范大学已经在亚东仙林地区征地建设新校区了,这个情况请筹备组领导参考。
祝庭辉同志的意见立刻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并向筹备组其他领导同志转达。经过酝酿,不久之后,徐从才同志便带领筹备组全体成员和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亲临亚东仙林现场实地勘察,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南京财经大学主校区的选址工作由此出现了新的转机。
筹备组领导为了慎重决策,决定发扬民主,就主校区选址问题(是选在镇江还是南京?是选在南京浦口、南京江宁、还是南京亚东仙林?)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很快,意见就集中起来了,绝大多数意见都赞成选址于南京亚东仙林。我们把筹备中的南京财经大学主校区建在仙林的意见,与当时省市领导要在仙林建设大学城的意图不谋而合,筹备组的申请报告迅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6月28日,省政府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在新经济学院领导班子全体会议上宣布,同意学校在亚东仙林地区征地1200亩,并要求我们集中精力抓好仙林新校区的建设,确保2001年新学年开学时入住新生。
南师大东侧建设南京财经大学(筹)新校区,我们的主校区建设正式立项。于是,南财大就成了继南师大之后,第二家落户仙林大学城的大学。 刘华明
*作者简介:刘华明,曾任校纪委书记,退休后曾担任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副主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