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高等教育的传授者,他兢兢业业、诲人不倦,从教22年,始终秉持着“有教无类,平等无二”的信条,以一颗“爱生如子”的心投入付出、无声奉献;作为一名“科研达人”,他锐意进取、不断探索,丰硕成果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作为一名管理工作者,他率先垂范,创新实干,谋划的是如何凝聚集体的力量,共促事业全面发展。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先进工作者、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获奖数不胜数……他就是我校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科研处处长,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执行主任,校机关第五党总支书记张为付。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张为付教授,一睹他的名师风采,感受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吧!
率先垂范,创新教学
2004年,张为付教授到我校国际经贸学院工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总结出“有教无类,平等无二”“爱生如子,恩威同存”“育人、传知、育才三结合”这三条教育信条。他认为,无论学生的出身来源或社会背景如何,接受教育的权力是平等的;老师要用以培养教育子女的爱心去对待学生,有奖则奖,有罚则罚,使他们在正常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时常注意学生品德修养等心智方面的教育,从学生的身心健康、知识结构、技能与能力、服务社会的品德等多个维度培养合格的人才。
张为付教授先后为本科生开设《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课程》,为国际贸易学、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双语课程。在平日的教学中,他特别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他的学生说,“张老师授课很风趣,案例教学形象生动,不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而且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一个学期下来,在掌握课内知识的基础上,还能收获到不少的课外知识,着实受益匪浅。”
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教学探索,张为付教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获得年度考核业绩奖、教学公开赛二等奖和“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但人们口中“为人低调、踏实做学问”的张教授依旧坚持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以寻求新的教学突破口。他主持了省教育厅《贸易经济类重点专业建设》及我校《以“三化融合”促进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建设的研究》、《国际经济学重点建设课程》等教学改革项目,主编的《国际经济学》教材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主编的《国际贸易学》教材入选2015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开发的《国际经济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获江苏省教育厅优秀课件二等奖,《国际化、一体化、信息化“三化融合”视角下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人才培养国际化视角下的〈国际经济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获校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他通过调研理清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改革,动员和集中学院优势资源搞好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谋求学院更大发展的目标。
张为付教授说,教学活动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教师应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程设计当中,如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设计、教材选取与编纂、试卷编写等,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因而,他从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个人在战斗的任务,而是鼓励教师们积极加强与校内外同行的学习与研讨,以更好的方法应用于教学,以更好的理念贯彻于教学进程当中。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张为付教授在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之余,不忘全情投入、潜心搞科研,成果卓著,被同事们称作“科研达人”。他认为,高等学校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知识的生产———科学研究。作为高校教师,如果不能坚持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那么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所以,他坚持把对新知识的学习和钻研贯穿于生活的始终。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今,他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共发表学术论文76篇,其中50余篇在CSSCI刊物上发表;出版专著(译著等)12部;主持和参与研究的课题5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省部级成果奖6项。
张为付教授的专著《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新形势下我国供销合作模式创新研究》获国家商务部商务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专著《新形势下我国供销合作模式创新研究》获江苏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专著《国际直接投资(FDI)比较研究》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同时,他还主持了《江苏创新国际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江苏企业创新国际化的路径与对策研究》、《电子商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技术实现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等几十项重大课题。
他先后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各类学术讲座近百场,承办和组织国(际)内大型学术会议近十场,其中第六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年会、第十一届国际贸易协作组会议引起强烈反响;组织100多名学生前往美国加州大学长滩分校游学访问,60多名学生赴台湾大叶大学游学;组织20多名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带领28名教师参加现代服务业香港培训,组织13名应用经济学教学科研骨干到欧洲学习交流,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整合各种资源,先后为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马钢集团、哈森集团、苏商集团、常熟服装城等单位培训2000余人,锻炼了师资队伍,提高了学院办学知名度和社会服务水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采访中,张为付教授向记者谈及他对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他提出,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系、全过程的整体设计与改革,具体体现在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凸显课程体系前沿与特色、与课程体系匹配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具体措施是加大投入、强化激励,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依托优势、集聚资源,构建高水平课程体系;适应形势、重视反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交流、共建平台,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强化德育、“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程监测、动态评估,及时反馈建设绩效。
张为付教授认为,不同时代的青年学生都有时代特征的价值判断和目标取向,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有些取向不应改变,如应当保持积极向上的“青春态度”,这也是青年人的竞争优势。在大学阶段,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是青年学生学习阶段的最重要的任务,所以应当将主要精力用在知识的学习上。
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好问求索,张为付教授总结出“学生三境界”:阳光灿烂、积极奋发是青年学生应有的精神含义;孜孜以求、勤奋学习是青年学生未来“修身齐家治天下”的人生必选;互助博爱、共情同义是青年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在他眼中,一个合格的人才是由多个维度构成的。“高等教育应当做到育人、传知、育才三结合,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一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这才是我们教师真正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张教授如是说。 记者 蒋宁 成诗韵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