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 南京财经大学

第197期(总第358期) 2014年10月16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清秋也明媚清秋也明媚与你相遇在素锦年华与你相遇在素锦年华悠悠古镇游悠悠古镇游看花灯看花灯忙麦忙麦图片新闻校报编辑部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忙麦

  金黄的“海浪”涌动在田野间,阵阵微风送来混着麦香的热气,又是一个麦收季。
  三秋不如一麦忙,忙麦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泥土中渗透着汗水。
  “麦熟一晌,蚕老一时”,麦收的关键在于一个“抢”字,要抢时间、抢天气、抢力气。大多数的人家,天蒙蒙亮就下田去了,不干到月亮星星爬上来是不会回家的。什么叫头顶着太阳,脚踩着黄土,就是现在这样:脖子上搭块手巾,汗多了猛擦一把;地头上放壶凉开水,渴了一仰头,咕咚咕咚灌上几口。
  最怕的就是天公不作美,麦季的天似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一阵狂风吹过,霎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不待人反应,瓢泼大雨就会倾盆而下,来不及收割的麦子瞬间就被狂风暴雨摧残得东倒西歪,狼狈不堪,飘零的是农民丰收的希望。常言道:“吃进肚子里的才叫饭,收进舱里的才叫粮。”所以在麦子真正进粮仓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稍一不留神,连日来的奋斗可就真要“泡进水里了”。
  麦子进了场院,得赶紧打,否则一旦遇上阴天,麦垛发热、麦粒发芽也会功亏一篑。打麦子的前夕,农人动作更是迅速,一夜间,麦田空出来的地方就摆满了打场用的工具,一张张的纱布铺在地上再摆上打麦子的机器,从高空看就像是一块块打在大地上的补丁,惹眼得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不过如此。
  晒场是麦收的最后一道工序,却也是一件极其繁琐、马虎不得的事情。早上把麦子在场院里摊开,摊得越薄越好;晌午要顶着烈日每隔大约半个小时来翻一次;下午要把一袋子一袋子麦粒背回家。如此这般至少要四五天,麦粒才会晒干。晒干后要在后半晌趁热收进舱里,以免返潮。当然,为了省事,在场院里搭个看场的小棚,晚上堆起来,早上摊开也是时常可见的。
  孩童们对忙麦也是欢喜得很,身挑送水送饭看家的重担,每日往返家田却是乐此不疲。麦田里堆起来的秸秆堆一摞摞,形状各异,虽是随手扔出来的,但在孩子们无穷的想象中幻化成各式各样:这边是瞭望台,那边是烽火台,添几个就是房间,撤掉几个就成了窑洞……俨然成了天然的游乐场,亦可以说是天然的战场,这边丢那边躲,爬上去滑下来,玩得不亦乐乎。最火热的时候,一边是打出来漫天飞的麦子,一边是抛出去四处飞腾的秸秆,场面虽是壮观无比,想来却也是十分搞笑。整个大地俨然成了两个战场,大人的和小孩的,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责任。欢笑声、呵斥声、机器声、吆喝声混杂成这个麦收时节最动听的乐章,汗水味、泥土味以及扑鼻而来的阵阵麦香混杂成这个夏日最幸福的味道。
  忙麦是个美丽的故事,勤劳、朴实、热情是它永恒的话题。            会计1301 姜燕
供稿: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