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龙书记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专访谈协同创新
本报讯 日前,我校党委书记陈章龙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专访,就高校协同创新的意义、协同创新与学校内涵发展的关系、开展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等问题发表见解。3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学府”版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为题发表了专访文章(详见附录)。
2013年4月,我校“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首批立项建设的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今年3月,我校“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获准立项建设。至此,我校牵头建设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已有2个。陈章龙书记表示,学校将继续依托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促进学校内涵提升,主动贴近、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晓珊
附录: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
2014年3月,“两会”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协同创新将全面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项职能的实现,形成行业发展、地方发展与学校发展互动的良性循环。”南京财经大学牵头的“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在2013年成为首批立项建设的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该校党委书记陈章龙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阐述了他对协同创新的看法。
现代服务业发展呼唤协同创新
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850.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2.6%,项目服务业增长快于房地产开发业,现代服务业增长明显快于传统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呼唤协同创新。”陈章龙表示,无论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践还是理论研究,目前均未进入成熟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要素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和重复管理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较为突出,部分领域存在着行政和区域垄断。二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研究人员流动性较差,合作动力不足。三是研究现代服务业的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少,融合程度低。
陈章龙认为,组建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相关研究,能够提高配置效率,提升建设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首先,可组建以各类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为代表的行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创新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突出现代服务业集聚优势,形成合力,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效率。其次,以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开展理论性、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创造和转化高水平成果,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最后,多学科联合交叉,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协调发展机制,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模式,提供全过程、全社会、全要素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
平台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南京财经大学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学校以江苏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现实要求为契机,努力打造江苏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高地。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导向,以解决重大现实需求为己任,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强化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的社会综合影响力,力求实现地方发展与学校发展互动的良性循环。
陈章龙认为,协同创新是推动学校内涵建设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优势学科建设水平的关键支点,最终可全面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项职能的实现。(下转第四版)
供稿: